在中國文學史上,以一本書而被尊崇為專門學問的,前有“《文選》學”,后有“紅學”。《文選》是南北朝時期梁朝(502—557年)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纂的,故又稱《昭明文選》。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選集,收錄先秦至齊梁間130位作家的700余篇作品,并按照賦、詩、騷、詔、冊、令、教等37類文體編排。《昭明文選》的價值,不僅在于選錄了極為豐富的文學作品,而且通過這種分類,為世人提供文體方面的范本,是研究漢魏六朝文學最重要的津梁,由此上溯,可清晰看出中國文學從先秦到齊梁間發展演變的軌跡。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版的《昭明文選》逐漸散佚,現存版本多有殘缺。目前,全國僅有兩部完整的南宋贛州州學刻《昭明文選》,一部藏于吉林省圖書館,另一部藏于國家圖書館。
南宋贛州州學刻《昭明文選》歷經元明兩朝修補刷印,集三朝刻書風格于一身,體量之大、書品之完整在古代雕版印刷史上亦稀如星鳳,可以說是中國古籍刻印史上的瑰寶,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和文獻意義。
此外,宋版書在紙墨選擇上亦極為講究,校勘工作嚴謹細致,鮮有錯誤。這些特點使得宋版書成為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可以說價值連城,極具收藏價值,在收藏界曾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之稱,現在更有“一頁宋版十六兩黃金”的說法。宋代官刻版《昭明文選》每一頁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每一個字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傳承是對文化最好的保護。
5月17日,首屆東北書博會開幕當天,“傳世文獻”《昭明文選》新書推介會將于10:50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5號館舉行,活動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北京人天書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吉林文史出版社的《昭明文選》出版項目,以吉林省圖書館“鎮館之寶”——南宋贛州州學刻六臣注本《昭明文選》為底本,原版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從制作工藝來看,宋版書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藝術美感,其精湛的技藝至今仍令后世難以超越。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昭明文選》,被列為“吉林文脈傳承工程”首批重點項目之一,采用原大四色影印、仿真線裝方式,完美再現恢宏巨著的歷史風采,讀者可一睹宋代古籍原貌,直觀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本屆書博會,吉林文史出版社的展位設計為仿古建筑,分為前后兩進院落。后進院落設計為“昭明書院”,進入其中,將有機會偶遇由工作人員扮演的昭明太子蕭統,共赴一場千年文化之約。觀眾也可穿戴古代服飾,參與互動、拍照留念,再現千年前群英集會編纂傳世文獻《昭明文選》的場景。吉林文史出版社展位設有大屏電視穿插播放古書制作流程、《昭明文選》宣傳視頻,并在現場設有雕版拓印工藝展示,讀者可親手拓印書頁,并集印蓋章作為留念。
活動演示:
讀者可親手拓印書頁(實物演示)
找現場工作人員加蓋此章,作為收藏《昭明文選》書影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