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以“相約吉地 共沐書香”為主題的首屆東北圖書交易博覽會在長春開幕。《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攜美好山河愿景,于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設立展區(qū),以書為媒,探尋地理的秘密,品味閱讀的魅力。有關吉林本土的精彩展陳內容,讓展區(qū)匯聚了眾多人氣,而以中國國家地理·夢巴格為首的2024年新款產品更成為“展銷寵兒”,深受廣大參觀者的喜愛。
“吉美”閃耀,華夏之美盡展
展區(qū)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旗下的《中國國家地理》《博物》《中華遺產》三本刊物。近年來,中國國家地理持續(xù)關注吉林內容,在2017年677期、678期《中國國家地理》圍繞吉林自然、人文資源出版了吉林專輯(上、下)。兩冊專輯在內容上各具特色,每篇文章、每幅照片從自然到人文,從歷史到現(xiàn)今娓娓道來,從人們耳熟能詳?shù)拈L白山、松花江、長影、一汽到人們還比較陌生的 “三寶” “二白” 等一一介紹,使讀者對吉林有了全新的更加全面的認知。
此外,在2024年763期里,特別對331國道(吉林段)進行了專題報道。G331經過擁有“塞北小江南”之稱的集安市,鴨綠江在城邊流過,這里的鴨綠江國門景區(qū),是吉林省唯一一個既有公路口岸又有鐵路口岸的景區(qū)。再自“四保臨江”戰(zhàn)役發(fā)生地的臨江市到長白縣,鴨綠江兩岸層巒疊嶂,如同被切削過的山谷里,河道被擠壓著,淺灘和暗流密布,這里也是過去放排人最險峻的江段。沿江繼續(xù)前行來到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這里是鴨綠江的發(fā)源處。一滴滴水,一股股溪流在此匯聚,一路浩浩蕩蕩奔向西南,蜿蜒穿行在山脈峽谷之間。
“看到家鄉(xiāng)的絕美風光如此精致地在書中呈現(xiàn),很有視覺沖擊力,更有親切感。這次我買了兩本,一本翻看一本收藏!”長春市民劉學義說。
展區(qū)還有系列圖書的展示:《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對中國最美的地方進行了全方位的巡禮;《美麗中國》是中國國家地理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所做的國家形象畫冊;《神奇的物種》作為“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COP15)官方用書青藏高原博覽藏書;《喜馬拉雅》全長2900頁,字數(shù)逾85萬,收錄膠片拍攝圖片3000多幅;《海錯圖筆記》系列累計獲獎14 項,是暢銷百萬冊的現(xiàn)象級書系。
蟲鳴鳥叫,自然之趣盡顯
展區(qū)里,由中國國家地理自然教育中心編著的 “課本里的大自然”系列圖書廣受現(xiàn)場家長和孩子的好評。叢書分為《課本里的神奇動物》《課本里的妙趣植物》《課本里的奇妙地理》共3冊,由從小學語文課本中精心挑選70多篇包含科普知識的課文,并梳理了600多個相關知識點,以科學視角,發(fā)現(xiàn)語文課本中隱藏的知識,以妙趣橫生的語言,讓孩子們讀懂名家筆下的自然萬物。
此外,展區(qū)內《本色中國》VR體驗也備受關注。《本色中國》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立項出品、第一部展示國家形象的紀錄片。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面向海內外推出。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監(jiān)制,中國國家地理、青島出版集團等機構合作推出的《本色中國》VR定制產品,讓體驗者通過HTC VIVE高端VR眼鏡瞬間穿越時空,感受《本色中國》VR高清視頻呈現(xiàn)的震撼視覺體驗,8分20秒身臨其境感受中國山河美景。
要說展區(qū)里的“人氣冠軍”,非博物文創(chuàng)的展示區(qū)莫屬了。博物文創(chuàng)博取天地靈犀,遍收自然好物,提倡博物學復興,倡導科學求知的生活態(tài)度,推崇積極向上、健康多元的生活方式。其中,中國國家地理·夢巴格帶來了今年新款產品,甲辰年典藏紙模“山海造物——尋龍覓蹤”以及造型栩栩如生,聲音通過真實動物鳴叫聲錄制而成的“為自然發(fā)聲”等系列主題產品。
中國國家地理秉承“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的理念,關注社會熱點、難點、疑點背后的科學故事,并非對已有知識的歸納和整理,而是新發(fā)現(xiàn)、新進展,再發(fā)現(xiàn)、再認識。然后以全媒體形式記錄發(fā)現(xiàn),將科學傳播內容達到目標人群,通過藝術的表達,將優(yōu)質內容融入線下的體驗,實現(xiàn)發(fā)現(xiàn)美、記錄美、傳播美、體驗美的跨越式升級,以科學內容驅動文旅高質量發(fā)展。長春市民紀女士購買了不少紙模玩具,“我兒子對自然科學懷有濃厚的興趣,為了激發(fā)他的探索欲望并加深他對自然的保護意識,我特意為他購買了三角龍、夜鶯和大頭切葉蟻的精致模型。這些模型不僅具有高度的仿真度,還能在拼裝過程中引導他深入了解這些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態(tài)習性。我相信,通過這些模型的陪伴,他將能夠更深入地探索自然的奧秘,并更加珍視和愛護我們美麗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