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G331國道吉林段,一步一景,處處生機勃勃。車行至琿春市三家子鄉立新村,放眼望去,一壟壟草莓長勢喜人,游客穿梭其間,盡享采摘帶來的樂趣。
近幾來,立新村通過黨員創辦合作社,采用 “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把“黨組織引領、合作社抱團發展、百姓得實惠”的共贏模式,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共同富裕的發展優勢。
走進草莓溫室大棚,暖意洋洋,陽光均勻地落在滿目濃綠的植株上,顆顆鮮紅草莓點綴其間,散發著幽幽果香。不時有游客穿梭其間,盡享采摘帶來的樂趣。
農業種植是個技術活兒,“自從引進了智能溫室,在手機上就可以查看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變化情況,隨時觀察草莓生長情況,相比起以前每天必須來大棚才能了解情況要方便太多了。現在看著番茄、草莓開花結果,自己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感覺到再苦再累也值得。”駐村第一書記馬初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說。
馬初告訴記者,立新村現有草莓大棚30棟,總面積3萬平方米,包括10棟冷棚,20棟暖棚。冷棚是用來春夏季種植的草莓,暖棚則是反季節種植,品種有愛莎、瑪利亞、達賽等。為提高草莓品質,他們施用有機肥,采用自然授粉,從源頭上控制農藥殘留,提高果品品質,種出來的草莓香氣濃郁、汁多味美,深受消費者青睞。為保證成活率,栽培采用的育苗定植,棚內主推有機肥替代化肥、以蜜蜂授粉、“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有效保障了采摘草莓品質和安全。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立新村離城區較近,很多經銷商都來這兒訂購草莓,再運到市場上銷售。進入草莓采摘旺季,他們在保障本地市場需求的同時,還把草莓銷往周邊縣市,實現產銷兩旺。2023年僅靠種植草莓,就收入100余萬元。
立新村結合自身優勢,做活“一村一品”文章,著力盤活土地資源,把草莓種植作為村級主導產業之一,在發展草莓種植的同時,解決了部分農民就近務工、實現長效增收的問題,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一村一品”富民興村的綠色發展之路,切實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三家子滿族鄉憑借交通便利等優勢,大力發展棚膜經濟,積極引導村民種植有機蔬菜和反季水果,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打造田園綜合體,助推采摘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