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走進長春市雙陽區平湖街道黑魚村,看到房前屋后一棟棟大棚整齊排列在田間地頭,大棚內種植的是葡萄、豆角和茄子等果蔬。
(資料圖片)
“近年來,村委會積極推廣葡萄種植,每年還舉辦‘葡萄采摘節’,村民收入大幅度提升,日子越過越紅火。”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都贊不絕口。
走進村里的“老王頭葡萄采摘園”,今年82歲的王國安熱情地迎了上來。由于王國安年事已老,又是最早一批葡萄種植戶,因此大家都管他叫“老王”。久而久之,王國安的名字就逐漸被大家淡忘了,“老王”成了他真正的稱呼。在采摘園門口,老王指著“金寶葡萄莊園”幾個大字說:“金寶是我兒子,王金寶。”王金寶作為新一代葡萄種植戶,除了向父親請教葡萄種植經驗,還通過看專業書籍、到外省實地考察學習充實自己,及不斷引進新品種,拓寬村民致富路。
大概在30年前,老王剛開始種植葡萄時,由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自己摸索著種植,幾乎絕收。到2000年,他終于摸到一些門道兒,和村黨支部書記協商,把村里的責任田1萬平方米承包下來種植葡萄。那一年,葡萄產量達2000公斤,收入1萬元。2018年,他又承包了4.5畝地種植葡萄,產量達7500公斤,收入10萬元。2017年,王金寶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立了長春市雙陽區君寶家庭農場。他告訴記者,2023年,他和父親一共承包了13個大棚,其中暖棚3個,加上大地種植葡萄,共收入90萬元,利潤達70萬元。
記者從王金寶口中得知,由于種植方式不同,葡萄成熟時期也大不相同。溫室和大棚種植的葡萄因溫度和光照充足,現已坐果,正處于著色期,最早的6月初即可成熟上市,而室外種植的葡萄大約在8月份才能成熟。
幾年來,街道黨委、政府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讓黑魚村的葡萄更有知名度,先后在該村推出“葡萄采摘節”精品活動,增收集體經濟收入10萬余元,葡萄酒莊收益3萬余元。去年,僅靠葡萄種植一項,收入2000萬元。
“每年夏季來黑魚村采摘游玩的游客都不低于兩萬人,通過在線上開展葡萄采摘節活動,提高了小村莊的知名度,讓村民的綠色優質葡萄得到更高的收益。“黑魚村的葡萄因味美而銷售量大增,農民僅在葡萄這個項目上人均收入就達1萬元左右,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提升。”村黨支部書記馬鐵義對記者說。依托旅游中心項目,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為廣大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今年葡萄產量將達150萬公斤,預計收入2000多萬元。截至目前,黑魚村的葡萄種植已發展到55公頃、98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