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疊警民聯系卡、一支筆、一個筆記本、一沓宣傳資料、一摞為群眾辦理的身份證或戶口簿……這是白山邊境管理支隊興隆邊境派出所社區民警“警務背包”中的物品,民警走到哪里,背包就背到哪里,警務就跟到哪里,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流動的“民情聯系點”。
把服務“背”到家門口
近日,民警宋國彬正在文成社區走訪,居民張大姐詢問:“俺母親臥病在床,不能去派出所辦理身份證咋辦啊?”沒想到宋國彬從“背包”里取出相機現場為她拍攝證件照,還承諾把身份證做好送過來。張大姐激動地說:“你們的服務真是太到位了,太感謝了!”
今年以來,興隆邊境派出所不斷延伸和拓展服務范圍,積極探索“背包警務”,推行警力上門,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社區民警在走訪入戶過程中采集信息、拍攝證件照,回所后提交資料給戶籍窗口辦理,待證件辦理好后盡快送證上門,將警務觸角延伸到轄區最前沿。
把平安“背”到舊街老巷
“大爺大娘,咱們這片是老舊小區,老年人比較多,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怎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5月28日,在民主社區黨群服務站,民警與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拉著家常。
老年人往往是電信詐騙的受害者,民警張茂新每次進社區走訪時都會提醒大家兩句。“接到陌生電話,只要對方提到銀行卡轉賬、貨到付款之類的就立馬掛掉。”“還有,遇到掃二維碼送雞蛋、穿白大褂來免費體檢的,在微信群里告訴我。”民警與老人們圍坐在一起,暢所欲言、氣氛熱烈。
在升級便民服務的同時,興隆邊境派出所將“背包警務”逐漸打造成送服務、聽意見、交朋友、解民憂的前沿陣地。
把和諧“背”到群眾身邊
除了提供便民服務,“警務背包”也融入調解矛盾的全過程,背包里常備普法和政策宣傳材料,記錄本、協議書等物品,遇到需要調解的情況隨時隨地開展工作。近日,社區民警董迎亮在走訪中了解到,東市小區居民趙大哥家中熱水器漏水導致樓下楊大姐家墻體被泡,雙方爭執不休,各不相讓。
為防止矛盾擴大,董迎亮與社區工作人員先后3次登門,從情、理、法等多角度與雙方當事人反復溝通,最終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成一致意見,董迎亮拿出矛盾糾紛工作記錄本讓雙方簽訂了化解協議。雙方表示今后一定會和諧相處,互相包容諒解,經營好鄰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