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走進龍井市老頭溝鎮水北村,一幢幢紅磚黛瓦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干凈整潔的村路向遠處蜿蜒。村委會文化大院里,具有朝鮮族民族風情特色的墻體彩繪令人耳目一新,健身器材、圖書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村民每天晚上吃過飯后,都會來這里健身、看書、嘮家常,其樂融融。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北村包保單位吉林工商學院以文化賦能為載體,組織專家團隊實地調研,開展文化賦能專項工作,將村史編纂、鄉村創意文化形象設計、鄉村發展規劃等作為校級科研立項。目前他們研究并完成了水北村產業發展規劃,創作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村歌,編纂了村史。
在文化賦能的同時,吉林工商學院駐村工作隊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徑,通過建立道德積分超市,“兌”出鄉村新風貌。
在不到20平方米的超市里,商品品類繁多,貨架上擺放著洗潔精、紙巾、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每個商品下面都貼著以積分體現的價格。
“有德者有得,多勞者多得。我們積極創建‘美麗庭院、干凈人家’評選活動,成立了‘紅白喜事會’,通過積分兌換的方式,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養成良好習慣,抵制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吉林工商學院駐水北村第一書記李大峰說。
文明鄉風潤民心,“內外兼修”提氣質。從今年3月中下旬開始,水北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開展為期兩個多月的拆除破舊倉房、清理垃圾、平整道路等方面的環境整治工作,出動人員100余人,車輛機械30臺次,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今年,駐村工作隊通過多方考察和調研,選擇適合水北村種植的經濟作物,引入鮮食玉米、寒蔥、山芹菜,采用“企業+互聯網+農戶”訂單式種植模式。目前已與延邊天鷺食品有限公司簽訂13公頃鮮食玉米種植訂單,與浩泰聚源(吉林)制藥有限公司簽訂1公頃山芹菜種植收購合作協議,在帶動村民增收的同時,也改變了村民傳統種植觀念。
鄉風文明有“氣質”、村容村貌有“顏值”、鄉村產業興旺有“產值”、生活水平有“品質”、群眾自治有“價值”,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水北村繪就。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