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晚點來,可就一時半會看不見我了。”近日,當記者來到位于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孤家子村的意禾田生態家庭農場有限公司的時候,總經理陳希正在收拾行李,要去北京參加共青團中央組織的2024全國“青馬工程”第一階段集中學習。
今年32歲的陳希曾就讀于燕山大學聲樂系。2015年畢業后,他放棄了保研和出國機會,毅然參軍。2017年,他又放棄在部隊晉升或留京深造,選擇退伍回吉創業。同年,他成立了吉林市意禾田生態家庭農場有限公司,并在當年參加吉林市第二屆創業創新大賽,榮獲三等獎。多年來,公司運行的國家級“星創天地”免費為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創業場所,現已孵化企業10家。
談到這幾年的成功經驗,陳希覺得,首先是創新運營模式。與我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華瑞米業有限公司融合,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的合作經營模式,農場生產的水稻全部由華瑞米業加工,統一使用“意禾田”大米商標;加入吉林大米聯盟,獲得了“吉林大米”商標的使用權。隨著實力的增強,在2018年入股華瑞米業有限公司紅米紅生產項目,既能開展農產品深加工,還能帶動周邊農民調整水稻種植結構,使周邊800多戶農戶每年增收400多萬元。同時,先后與吉林大學、北華大學、吉林省農科院、吉林市農科院等聯合,建成了科研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幾年來,他們將掌握的新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民,催生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民技術員隊伍和規模種植戶,其中有700余戶,每年每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樹立過硬品牌。意禾田公司堅持在種植品種和生產技術上進行探索創新。他們嚴格按照有機、綠色水稻規范標準,生產的“意禾田”牌系列特色大米,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農場還實現水稻種植全程可視化、全程可追溯,可向客戶提供24小時實時監控,消費者可通過手機客戶端,了解水稻從種植到收割的整個過程,做到從源頭把控每一個環節,打造出綠色、健康的生態農業產業鏈。正因如此,意禾田公司成為吉林市第一家特色水稻種植可視農業基地,是國家“八一”體操隊指定的大米直供基地。
延伸產業鏈條。意禾田公司把握吉林市美麗鄉村游發展契機,利用10公頃園區的自然資源優勢,向第三產業縱深發展。農場現已形成餐飲娛樂區、蒙古風情區、稻米生產觀光區、四季游樂區、農事體驗區等五大休閑游樂觀光區,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相繼舉辦了豐收節、放蟹節、捕蟹節等活動;承辦了吉林市蒙古族第七屆那達慕大會和吉林市松花江避暑休閑季暨意禾田蒙古風情文化旅游節。
如今,意禾田公司固定資產達到1000萬元,先后被評為吉林市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吉林省鄉村旅游5A級經營單位和科技部確定的國家級“星創天地”。陳希已經從退伍軍人轉變成農村致富的帶頭人。他表示,今后還要在農村產業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