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行走在磐石市石嘴鎮永豐村鄉間,一條條村路筆直干凈,一行行樹木郁郁蔥蔥,一處處庭院整潔有序,一張張笑臉蕩漾出幸福和喜悅……
近年來,永豐村以黨建引領為根基,從建強基層黨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入手,用黨建工作的“紅色力量”讓鄉村發展“風生水起”,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榮獲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多項榮譽。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建強村黨組織,永豐村建立了“一、二、三”黨建工作機制和“兩培育”計劃,即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支部擴大會議、每年開展兩次鄉村黨組織自評工作、每月組織三次黨員學習。對“年輕后備力量和大學生村官”進行培訓和教育,使黨員管理和黨組織生活真正嚴起來、實起來,通過選舉1名年輕黨員任支部副書記,吸引1名大學生返鄉創業,集聚多方力量,為有效推進鄉村治理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如何在土地上做足文章,讓土地產效增加、產值升高,讓老百姓真正得實惠,是永豐村黨支部一直努力的方向。“脫貧攻堅戰開始前的永豐村,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大部分村里人過著靠天吃飯、向土地刨食的生活。”永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志剛介紹說,村黨支部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徑,那就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持續放大生態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特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村集體純收入連續五年超過100萬元。
在一產方面由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統一運營,打造有機稻米、綠色果蔬等相結合的“健康食品地”,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在二產方面打造笨榨豆油廠、東北制衣廠等“第二產業群”,村集體每年增收18萬元租金和40多萬元利潤分紅,在村集體增加收入的同時,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30余個,帶動了村民們增收和就業;在三產方面打造集研學、游玩、宿營、垂釣、美食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包括花海休閑區、環湖觀光區、自助燒烤區、水景垂釣區、鄉村記憶區、紅色研學區、會議培訓區、兒童游樂區、特色宿營區、餐飲服務區和網紅打卡地、健康運動空間,逐步打造集游、學、農、旅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
改善人居環境是村民們的深切期盼,是建設和美宜居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之一。劉志剛介紹,這幾年,村里不僅修建水泥路、柏油路,還對路邊溝、河道開展維修整治,種植樹木1萬余棵,在4個自然屯、山莊和村部等重要場所種植花卉45萬株,安裝太陽能路燈400盞,村民的幸福感大幅提升,激發了大家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村莊治理是復雜的,但大家齊心協力,沒有干不好的事。”劉志剛坦言,只有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凝聚人心、團結群眾的堅強堡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才會越來越高。對此,永豐村黨支部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堅持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實現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凝心聚力建設美麗鄉村。
“我們把全村劃分成4個網格,網格員通過發揮產業引導員、民意傳遞員、環境巡查員等‘八員’作用,實現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同時大力開展‘文明戶評比掃一掃’活動,編輯文明戶、示范戶先進事跡形成二維碼門牌,實行‘一戶一碼’‘一戶一牌’,掃描牌匾的二維碼可查看先進事跡,極大激勵了群眾主動參與到鄉村治理的實踐中。”劉志剛笑著說,現在村民都積極參加到村里組織的宣揚移風易俗、星級超市評選、組織生活等各項活動中,群眾從“多條心”變為“一條心”,村班子說話真“管用了”。
鄉村蝶變展新顏,幸福生活踏歌來。在永豐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