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長春市雙陽區齊家鎮廣生村的豆制品作坊,只見這里霧氣繚繞,到處彌散著豆腐的香氣。工人們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浸泡、磨漿、煮漿、點鹵、壓榨、包裝等一系列流程,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2018年,廣生村利用幫扶資金和包保單位幫扶,投資450余萬元,先后建立油坊、豆腐坊、酒坊、煎餅坊和雜糧坊的“廣生五坊”,并打造了自有品牌,“五坊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廣生村的“五坊”漸漸有了名氣。經過幾年的運營,豆腐坊的效益最為明顯。2023年8月,廣生村實施的豆腐坊擴建工程竣工,由原本只有1條生產線的小作坊,變成擁有4條生產線,配備完善的污水處理設施、消防安全設施、恒溫儲藏設施的現代化工廠,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幫助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30多歲的馬超在豆腐坊里打工,兩年時間里,既照顧了家里,又攢下10多萬元的家底,生活越來越紅火。
在一塵不染的油坊車間里,66歲的村民徐桂蘭身著工裝,正在過濾油渣,每個月有3000元的收入。徐桂蘭說:“我腿不好,不能外出打工,村里有了這些小加工廠,我可以做點力所能及的活兒,還有穩定的收入,風吹不到雨淋不著,多好!”徐桂蘭務工的油坊,是廣生村近兩年建起的“五坊”之一。談起村里的“五坊”,村民們贊不絕口——已經安置村民就業40余名,不但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五坊’已經為村集體增加收入40多萬元,還有一個約百萬元的訂單即將生產。”廣生村黨總支書記韓大春興奮地對記者說。除了村集體產業項目外,村里還幫助農戶研究致富項目。包保單位免費為25戶脫貧戶提供雞雛、飼料、雞籠子等,每戶每年能增收3000元至5000元。
廣生村不僅發展以豆腐坊為主的“五坊”模式,還依托冠科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以廣生蔬菜小區、冠科蔬菜產業園和菜田基金項目為支撐點,擴大棚室蔬菜種植規模,推廣有機蔬菜生產技術,建成集“現代種植、科技開發、生產采摘、加工交易、倉儲配送”于一體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保障產品品質的安全性,推進長春市“菜籃子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現有社員72名,建有大棚134棟,占地3.12余萬平方米,農用機械40余臺(套),輻射帶動農戶超百戶。冠科合作社的種植以西紅柿為主打產品,年產量達2000多噸,產品具有綠色認證標識,采用市場、網絡、會員銷售、超市直銷等銷售模式,遠銷到北上廣深等地。
“我們村現在開了兩條生產線,日產干豆腐6000公斤左右,主要銷往長春歐亞集團和糧油市場,下一步準備開辟雙陽和周邊市場,再增加兩條生產線?!闭劦綇V生村的未來發展,韓大春說。他們一方面將增加豆制品深加工項目,生產香干和豆腐泡。另一方面,將加大其他“四坊”的產能,擴大產品銷路,增加村民就業崗位40余個,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