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遼源“科技小院”向“新”生長,繁花似錦。在多個科技小院里,來自科研院校的專家、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田間地頭,認真觀察農作物的生長狀況,詳細記錄家畜家禽生長數據,為農民提供精準技術指導。
走進東遼蚯蚓科技小院,一場生動的培訓講座正在進行,發展循環養殖10年,華宇家庭農場負責人于華將自己學習總結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了前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同時,她的“田間課堂”也吸引了來自吉林農大的科研團隊。
東遼蚯蚓科技小院是遼源市第二家科技小院,通過數據分析,科研團隊探索出蚯蚓飼料化利用比例,同時,蚯蚓在藥用方面的價值也在一步步被驗證。目前,蚯蚓科技小院常駐碩士研究生4人,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150多場,培訓農民1.7萬余人次,成功幫助140余戶農民利用蚯蚓養殖技術增收致富。
而作為遼源市首個成立的科技小院,吉林龍山蛋雞科技小院的科技成果已經轉化為經濟價值,為蛋雞養殖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我們小院研究成果已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讓我們受益良多。”吉林龍山蛋雞科技小院負責人王明乾說。
如今,小院研發的功能性雞蛋在市場廣為認可,其中,“不老莓雞蛋”品牌產品收效明顯,葉黃素雞蛋也不斷迎來越來越多客戶口碑。
科研團隊通過小院開展蛋雞綠色安全飼養科學研究與示范,企業為科研項目提供試驗場地、樣品采集,團隊成員為養殖場科學養殖、養殖戶培訓等提供專業指導。小院成為了吉林農業大學進駐遼源的首個集“產、學、研、教”于一體,服務“三農”的典范基地。
為了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遼源市科協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深化科技人才資源同產業的緊密對接,讓科技小院發揮示范作用,實現“建好一個小院、入駐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輻射農村一大片”的效應,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力。
目前,遼源市獲批國家級科技小院已達6家,實現了縣區全覆蓋。科技小院成為建立在農業農村生產一線的科技服務賦能平臺,為遼源農業企業、涉農產業等注入了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