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汛期,通化市全力做好防汛各項準備,各地各部門壓實防汛減災工作責任,強化會商研判和預警叫應機制,做好各類防汛物資儲備,提高防汛搶險應急處置能力水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多措并舉筑牢防汛“安全堤”。
全面落實工作責任。實行市委常委“包片”、副市長“包線”的方式,明確市級領導防汛責任。落實江河防汛、城市防洪、巡堤查險等責任人9800余人,確保汛有人管、事有人干。
開展培訓演練工作。修訂完成市縣鄉村四級防汛防臺風預案,開展培訓78場,應急演練502場。
深入排查風險隱患。1209處山洪災害防御區、855處地質災害隱患點、7處城鎮內澇重點看護段全部落實應急措施和責任人,對排查出的8項風險隱患落實搶險力量。
備齊備全防汛物資。全市儲備了總價值約1860萬元防汛物資,并配有重載無人機、水上救援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180部衛星手機和120部衛星電話配發到各縣(市、區)和重點鄉鎮、村。
建立建強應急隊伍。全市組建109人的專家隊伍,為防汛決策部署提供技術支撐。依托機關干部和群眾,組建了1.26萬人的群眾性防汛隊伍。依托消防和森防,組建了426人的應急救援隊伍。全市預備搶險機械設備2500余臺套。
完善各項防汛機制。完善渾江流域協調聯絡機制,相關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水庫(電站)、在建工程、佟佳江公園碼頭共享水情信息。完善軍地聯合抗洪機制,依托駐軍、民兵和武警,組建6000余人的抗洪搶險隊伍。完善地企抗洪搶險聯動機制,與高鐵施工單位達成信息共享和設備使用協議,第一時間通傳雨水情,備用大型工程機械設備209臺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