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王曉光是長嶺縣環境監測站站長,她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光哥”。在環保工作崗位上,她敢拼敢闖有擔當,憑借過硬的技術水平和踏實敬業的工作態度,用34載青春繪出最美的碧水藍天。她近日榮獲了“吉林好人·最美基層環保人”稱號。
選擇了環保事業,王曉光一路走來,風雨兼程。2014 年4月和10月,大廣高速公路項目進入驗收階段,長嶺縣環境監測站需要完成松原至雙遼一期和解放至二莫的兩個路段的鍋爐廢氣、噪聲、水質等驗收任務,24小時對車流量、衰減斷面、敏感點噪聲的監測及聲屏障降噪效果提取數據。那段日子,王曉光幾乎天天守在現場,夜間視線不好,她就拿著手電筒行走在路上,進行數據監測,收集信息。王曉光愛人工作忙,婆婆小腦萎縮、經常走丟,孩子年紀小,但在家庭與工作兩難全時,王曉光“舍小家顧大家”,無怨無悔。
近幾年,長嶺的風電項目發展迅速,每個項目環評驗收都需要進行噪聲衰減等數據測試,這項工作都是在野外,晝夜不停,需要用手持設備完成,夏天要經得住酷暑和蚊蟲叮咬,冬天要耐得住嚴寒。每次風電項目進行噪聲測試,王曉光都是第一個出現在現場,堅守到最后一刻。有一年雨季,在三十號鄉腰井子村考察風電項目時,車輛發生側滑,王曉光和同事險些陷入泥潭。34年的工作中,她遇到過很多這樣的艱難險阻,可是“光哥”一直像“爺們”一樣沖鋒在前。
1990年參加工作至今,王曉光見證了從人工監測到自動化監測發展的過程。2019年,吉林省生態環境廳投資在長嶺縣建成兩座空氣自動監測站,實時監測空氣質量數值、污染天數和優良天數。從人工監測到儀器監測,從簡單項目監測到多種項目監測,王曉光每個月都會帶領工作人員深入企業,到20余米高的監測平臺對企業生產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進行連續三次監測,之后在實驗室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作為環境監察執法的依據。自2008年以來,王曉光在一次次的外出取樣與實驗數據分析的過程中見證了長嶺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變遷,同時也實現了自身從一名“門外漢”到“業務通”的快速蛻變。
為進一步加強水源地管理,強化水源地保護工作,王曉光帶領工作人員定期對居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開展常態化樣品采集,及時出具監測結果,確保居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
2023年,長嶺縣連續多日降雨,王曉光和同事一起下鄉,踩著泥濘的道路深一腳淺一腳地去采水樣。王曉光患有風濕性骨關節炎多年,潮濕天氣的戶外工作加重了病情,但她為了不耽誤工作進度,咬牙堅持了下來。工作結束后數日,她膝蓋仍腫得難以下蹲。
王曉光和她的團隊就這樣寒來暑往,不懼風雨,一直堅守環保人初心,用踏實嚴謹的態度為每項工作保駕護航。
“環保事業就像是一條射線,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既然選擇了這份事業,就要用盡全力把它做好。”王曉光說,她將會繼續奮力前行,以滿腔熱忱和堅實步履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