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人民至上,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全會提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正是其中重要一條,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們必須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深化改革全過程,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深化改革全過程,就要走好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謀劃和推進改革中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們要注重從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篤定“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在深入把握群眾意愿的基礎上辦好民生實事,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大興調查研究,堅持問需、問計于民,增強群眾獲得感、認同度,緊緊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進。要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以可感、可及、可信的改革成果造福于民。
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深化改革全過程,就要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經驗,也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實踐充分證明,改革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要從思想上和實踐上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使改革的思路、決策、措施都能更好滿足群眾訴求。要有敢于正視群眾訴求的膽量、有不回避矛盾問題的勇氣,為群眾多搭建舞臺平臺,調動人民群眾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積極引導廣大群眾一起為改革想招、共同為改革出力。
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深化改革全過程,就要堅持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發揚民主,能畫出“同心圓”、凝聚強大向心力;集思廣益,能尋求“最優解”、找到最大公約數。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作出部署,要求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現實體現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全省各級黨委(黨組)和廣大干部要堅持做好調查研究,廣泛收集社會各界的意愿和要求,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基層群眾積極參與討論和決策,切實增強改革決策科學性和改革落實執行力。要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匯集民智,凝聚民心,積極投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吉林實踐。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牢固樹立“造福人民是最大政績”的理念,錨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標任務,科學制定吉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圖”,細化研究各領域改革舉措,統籌推進各項改革任務,始終把堅持人民至上貫穿深化改革全過程,以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檢驗改革,我們一定能推動新征程上的中國式現代化吉林實踐邁出新的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