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們田書記嗎?”這是記者在下解放村采訪,遇見村民王莉時聽到的第一句話。
日前,受連續(xù)強降雨天氣影響,集安市城東街道下解放村突遭百年不遇的山洪侵襲。下解放村黨支部書記田文福帶領(lǐng)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全力應對,及時轉(zhuǎn)移村民,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堅守在搶險最困難、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筑起了沖得上、靠得住、打得贏的堅強堡壘。
“下雨之前我們就開始著手準備。7月25號凌晨4點左右開始下雨。7點多的時候,下解放村二組山水逐漸就下來了。”“不能等,得抓緊應對!”聞“汛”而動,田文福立即協(xié)調(diào)挖掘機,9時許開始清理沙石。
觀雨情、查險情,巡險點、除隱患,62歲的田文福時時放心不下、事事緊抓不放,帶領(lǐng)村里20余名黨員干部,日夜堅守在防汛搶險最前線。
將山水“改道”,田文福和大伙兒商量后,快速利用山上沖下來的山石、泥沙,堆起百余米“長堤”,防止山洪進入村中。
7月26日,眼看山水越來越大,田文福增調(diào)挖掘機和鏟車,始終和村黨員干部一起頂著大雨,守在現(xiàn)場。
“26號那天,一輛自駕游的車,路過山水下來這條路時被困住了,當時交警、鏟車司機和村干部一共9個人都沒推出去,田書記上村里一招呼,來了10多個村民,大家一起把車抬了出去。”村民王金生回憶道。
下解放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張志鵬告訴記者:“人心齊、力量大。平時也是,田書記一號召,大家都積極響應。這次山洪,正是有他果斷應對,村里才無一傷亡。”
7月27日,降雨不減,山洪勢猛。“26號晚上,挖掘機、鏟車干了整整一夜,但雨實在太大了。”村民王桂英說,當時靠堵已經(jīng)有點堵不住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危急時刻,田文福果斷決定:撤離!
“什么都可以舍棄,唯一不能舍的就是群眾的生命安全。”7月27日早上8時許,田文福和村干部帶領(lǐng)93戶、240名村民,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nèi),安全轉(zhuǎn)移到“紅之宿”民宿。
王桂英告訴記者:“下雨之前就挨家挨戶通知大家做好準備工作了。前一天晚上提前轉(zhuǎn)移3戶年老體弱的村民。27號早上,田書記帶著村里的黨員、駐村干部、民兵等一起幫著大伙兒轉(zhuǎn)移,水剛進村里的地勢低洼處,二組的村民就都撤走了。”
“在安置點,田書記為我們考慮周到,除了一日三餐,還準備了牙刷、衛(wèi)生紙等日用品。這次也多虧田書記組織機械、車輛抵擋山洪,為大伙兒轉(zhuǎn)移爭取時間。”王金生深受感動。
雨停、水退、清淤、恢復……7月30日,下解放村二組積水全部退去,被轉(zhuǎn)移村民陸續(xù)返回家中。
山洪過后,天空放晴,當?shù)攸h員干部群眾和各部門支援人員,正齊心協(xié)力開展清淤等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清完道路恢復交通后,田書記馬上帶著村干部、志愿者幫村民清理家里的淤泥,我們心里就像這晴天的陽光一樣,充滿希望。”村民劉鋼激動地說。
鄰里互助,恢復家園,8月3日,下解放村近70名村民主動加入清淤隊伍。
“田書記動員大伙兒互相幫助,原本是組織村里近50人幫助受災村民清淤,沒想到一下來了近70人。”村民張秀花說:“村里還給送的被褥和礦泉水,出動鏟車幫大伙兒清淤,真的太感動了。”
“我們?nèi)ν摆s進度,大伙兒的生活就能盡早恢復。能解決的咱都盡全力解決,不能叫村民心涼。”田文福話語堅定。
目前,下解放村區(qū)域內(nèi)主路和巷道胡同淤泥垃圾全部清掃完畢,村民家中清淤、整理工作有序進行,正常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復。
集安是傳承紅色基因的英雄城,下解放村是抗美援朝首渡村。直面山洪,田文福帶領(lǐng)基層黨員干部大力發(fā)揚抗美援朝精神,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水情最嚴重的地方,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在救災最危險的地方,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
“安全度汛,但恢復重建也不能松氣,我們正全力以赴,加快恢復正常生產(chǎn)生活。”在各方力量的支援下,田文福帶領(lǐng)村民共同努力,家園恢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