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常懷感恩心,她主動投身志愿服務事業;帶動一群人,溫暖一座城,她以不平凡的堅守傳遞著正能量;扶危濟困,奉獻愛心,她用點滴行動匯聚涓涓暖流。她就是通化市東昌區愛心志愿者協會會長李亞南,曾被評為“吉林省優秀志愿者標兵”,入選“中國好人”“吉林好人”。
走進通化市東昌區愛心志愿者協會,琳瑯滿目的錦旗和活動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李亞南及協會志愿者多年來深入敬老院、學校、社會福利院等地開展幫扶救困、奉獻愛心的縮影。
李亞南的公益道路始于2012年。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朋友共同救助了一名白血病兒童。“手術非常成功,孩子下學期可以回學校上學了!”孩子父母的感謝,讓李亞南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2013年,李亞南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戰友、朋友共同發起建立了通化市東昌區愛心志愿者協會,“還能多做點啥”成為他們掛在嘴邊的話題。
正午時分,通化市東昌區勝利路一家“愛心餐廳”內幾名志愿者正在忙碌著,他們將葷素搭配的午餐遞給環衛工人,送上這座城市的溫暖……這家“愛心餐廳”是李亞南在2015年發起并與一家本地公司聯合創辦的,餐廳常年、定點向附近的環衛工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免費提供午餐,至今累計服務特殊群眾超過16萬人次,參與志愿者超過1.5萬人次。
“我家住得遠,早上帶的飯中午就涼透了,有了這個餐廳,不僅能免費吃上一口熱乎飯,還有休息的地方,真得好好感謝小李呀!”環衛工人辛玉鳳在完成區域清掃工作后,就來店里幫忙,早已把餐廳當成了自己的家。
“環衛工人年齡普遍較大,又為美化市容市貌辛苦付出,為他們送去溫暖和關愛正是我們志愿團隊該做的事。”李亞南言出必行。酷暑盛夏,他們為環衛工人免費發放綠豆水、愛心傘;寒冬臘月,為環衛工人免費發放熱飲、熱食;每年春節,為環衛工人發放愛心水餃。九年間,送出的水餃已超過2萬盒。
李亞南總說,以前自己做志愿服務,一次幫一個人,現在志愿者越來越多,幫助的范圍也擴大了。人多了,怎么更好地調動大家的力量?于是她想出了“多幫一”的模式。每次遇到困難學生,李亞南就組織一個20至40人不等的幫扶小組,每個組員每月捐款30元。這樣既能滿足貧困學生的生活所需,又把捐贈門檻降低,讓想參與的人都可以參與,組員們也更容易堅持,把一個貧困生從初中一直幫扶至大學的組員不在少數。“小組一共幫扶了12個大學生,他們當中很多人上了大學后也開始參與公益項目。”李亞南說。
“是部隊教會了我堅韌、教會了我感恩,我雖然脫去了軍裝,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仍流淌在我的血液中。”退伍多年,李亞南始終牢記著部隊對她的培養。她帶領協會積極運行“關愛星星的你”“健康中國娃”“春蕾計劃”等多個項目,不斷擴大服務范圍和內容,惠及轄區困境、殘疾兒童10.26萬人次,累計投入資金564萬元,幫助困難家庭解決難題,為困難兒童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十年間,愛心志愿者協會組織公益項目超過22個,發展協會志愿者1000余人,累計服務時長達15萬小時。
對未來,李亞南心懷憧憬。“獻愛心就是我們的事業,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是我們的目標。我會繼續踐行服務困難群眾使命,為志愿服務事業不懈努力,帶領協會志愿者始終走在解決困難群眾實際問題的道路上。”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于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