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春農博園的現代菌物示范區,猶如進入“蘑”幻森林,空氣中彌漫著土壤與菌類獨特的氣味,各種食用菌旺盛生長。智能系統實時監控并調節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確保每一項環境指標都達到最佳狀態。
示范區采用先進的液體培養技術和固體培養技術,大幅提升了食用菌的生長速度和品質。其中,“玉木耳”作為吉林農業大學李玉院士團隊李曉教授選育的國家專利品種,成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玉木耳”色澤溫潤如玉,晶瑩潔白,是黑木耳的珍貴替代品,其市場售價高達每公斤200元,比最好的秋木耳價格還高。此外,“玉木耳”兼具毛木耳特性,抗雜能力強,產量是黑木耳的兩倍,東北地區一年可生產兩季,極具經濟效益。
據介紹,長春農博園菌菜產業展示區集中展示了吉林省黑木耳、玉木桑黃、靈芝等幾十種菌類作物,這里已經成為各地食用菌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人士參觀學習的重要打卡點。
該示范區由吉林農業大學李玉院士團隊提供技術支持,種植了30余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食用菌。白色毛茸茸的猴頭菇、金黃色的榆黃蘑、整齊排列的桑黃等菌類,顯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們從今年3月份開始培育食用菌,目前種植的主要是適宜高溫生長的菌類,秋天會再種植一些適宜低溫的菌類。”李玉院士團隊成員段秀蓮對記者說。農民常用的鋼架大棚種植食用菌受季節限制,而長春農博園的溫室設施和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模擬出最適合不同菌物生長的環境,確保食用菌四季都能生長良好。
段秀蓮告訴記者,長春農博園種植的這些食用菌菌棒,農民也可以大批量訂購種植。他們會為購買菌棒的用戶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等食用菌長成后統一回收,進行精深加工,線上線下銷售。
近年來,吉林省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壯大木耳特色產業的重要引擎。以李玉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為核心,采取“科企聯合”模式,持續開展黑木耳菌種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全面構建了種源安全可靠、菌袋供給充足、產品質量優良的產業發展體系。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畢瑋琳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