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長春農博園無土栽培區內,農作物長勢喜人,郁郁蔥蔥、枝繁葉茂。
“無土栽培區內主要培育了茄果類、葉菜類、根莖類等12類80多個優良品種,共2萬多株農作物。”長春農博園無土栽培區負責人趙麗娜對記者說。這里所有農作物采用的都是無土栽培的方式種植,且在今年首次嘗試推出“霧培人參”種植展示區。
無土栽培區推出了顛覆人們對西瓜傳統認知的新品種——菜西瓜,這種西瓜可不是用來當水果吃的,而是可以炒著吃的蔬菜。
這種菜西瓜乍一看跟普通西瓜差不多,但又有所不同,在青色的瓜皮上,布滿圓形的白色色斑或者連續的條紋色斑。一刀切開,你就會發現,這個西瓜瓜瓤竟是白色或淡黃色,緊實細膩,完全顛覆了大家對西瓜的印象。
“這種菜西瓜可不是當水果吃的,而是用來做菜的!”趙麗娜介紹說,菜西瓜是我國農業育種專家培育出的獨特品種,這種瓜成熟后,可長到10至15斤,吃起來有一股黃瓜的清香味,非常適合用來炒、燉、做湯等。菜西瓜另一大特點就是表皮厚度達1厘米,不易破損。在自然溫度條件下,菜西瓜可以儲存幾個月,長途運輸中腐壞較少。
智慧農業作為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為傳統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現代化解決方案,在這里,農業發展的模式正在被重塑。趙麗娜介紹說:“無土栽培區還包括規模化生產型無土栽培區及基質栽培區。有20多種葉菜類品種在規模化生產型無土栽培區得到大面積推廣和示范;而基質栽培區主要展示種植模式及優良的茄果類品種、瓜類品種。”參觀者朱琳說:“這里的植物真神奇,無土也能長得這么好。”
長春市農博園副主任王偉告訴記者,設施農業的發展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發生的一種變化,也代表農業的一種發展趨勢。這里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基地,也是科研和實驗的孵化器。他們已經在無土栽培區成功孵化了很多項目,希望這種新技術、新模式能走進千家萬戶,走進尋常百姓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畢瑋琳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