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近年來吉林的科技創新成績單,一項項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歷歷在目——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領銜申報的《食藥用菌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實現“百星飛天”;長春光機所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亮相;東北師范大學固態電池科研成果成功轉化,100Ah動力和314Ah儲能半固態磷酸鐵鋰電芯產品在長春正式下線;吉林大學自主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鉆機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鉆井深度新紀錄……
縱觀這一個個亮眼的成績背后,是我省持續強化人才培養引進機制,依托深厚的科教資源建強平臺載體,源源不斷激發科技創新動力,驅動科創成果在吉林落地開花的生動寫照;更是我省加速推進教育、人才、科技、產業一體化發展,加快新時代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的決心和信心。
人才引領 激發創新活力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
人才是第一資源,更是創新的源泉。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來吉創新創業。全力打造英才集聚、英才如林的人才中心,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和團隊落戶。近兩年來,我省高級職稱人才從凈流出轉向凈流入,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發光發熱,不僅推動了我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吉林大學科研院院長常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7年,曾在美國多家研究機構擔任要職的常毅回到母校吉林大學,任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并于2018年參與組建了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在常毅的帶領下,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不僅實現了從“0”到“1”的跨越,更有著令人欣喜的成績——2019年吉林大學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建設“人工智能”本科新專業的35所高校之一;2022年1月獲批教育部創新團隊;2022年7月,獲批人工智能交叉學科博士生授權;2023年,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博士后流動站獲批建設。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
近年來,我省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人才激勵政策持續迭代升級,從1.0版提升到3.0版。出臺了人才分類定級評定、安家補貼、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等一系列政策,構建了“1+N”人才政策體系。人才政策實施以來,共有1.69萬人完成人才分類定級,獲益人才累計超過3.6萬人次。
用好的發展平臺和優厚的政策環境,支持各類人才在科技創新中挑大梁、當主角,才能讓更多“千里馬”聚集吉林競相奔騰。
科技賦能 驅動產業升級
栽梧桐方可引金鳳,搭高臺才能唱大戲。
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創新攻關組織,解決在產業技術攻關組織過程中出現的科研攻關與成果應用脫節的問題,我省實施了“揭榜掛帥”制度,把科研中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目前,吉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單位已成功揭榜。同時,從高校院所選派科技人才“一對一”入駐企業兼任“科創專員(科創副總)”,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目前,4批來自73家高校院所的759名科創專員(科創副總)已到崗開展工作,覆蓋全省9個市(州)630家企業。
在產業發展壯大中,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為此,我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各高校依托汽車、農業、冰雪、電影、醫療等產業進行全方位布局,扎根黑土、服務吉林,助推區域經濟發展,成果豐碩。
吉林大學與中國一汽秉持“共建、共享、共贏”的合作理念,堅持“產業+市場”需求導向和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思維,于2019年7月共同成立了紅旗學院,以期培養更多面向汽車“新四化”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紅旗學院目前已開設了智能網聯班和新能源班,生源涉及吉大計算機、通信、機械、汽車、材料、電子、化學、物理、數學等20余個學科門類,可充分滿足學生來源交叉分布、面向企業需求動態調整的要求。”紅旗學院運營負責人、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副院長費宇鵬介紹說。
產教融合 促進協同發展
創新不是發表論文、申請到專利就大功告成,創新“成果”必須轉化為發展“結果”、成為產業的“成品”,創新技術要發展,必須要使用。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與教育鏈、人才鏈緊密融合,打破科教分離的藩籬,實現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轉化和學術成果轉化是高校的科研目標和方向。
為了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近年來,我省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破解難點,疏通堵點,努力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產業的良性循環。
——2023年完成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獲批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推動高校科研與企業需求精準銜接,整合省內“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資源建設聯合體;
——圍繞重點產業布局,探索建立高等研究院,組織高校與省內外科研院所和企業組建新質生產力研究聯盟;
——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高校解題、市場閱卷”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
——建設校企聯合技術創新實驗室291個,力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中小企業賦智;
——長春理工大學與長影集團合作,承擔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大型正交多幕特種電影集成技術及應用”,項目成果產生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吉林動畫學院研制的7項地方標準,填補我國動畫相關技術標準的空白……
此外,我省還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裝備制造、光電信息等多個新興產業產值實現了快速增長,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
新時代,新征程。今天的吉林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無懼無畏、一往無前的使命感,厚植創新沃土、優化創新生態、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為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而穩步前行。
原標題:厚植創新沃土 奏響發展強音——我省大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產業一體化發展走筆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李開宇 張鶴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