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琿春,云卷疊巒。唯美畫卷下處處涌動著愛國熱潮。
琿春市吳大澂紀念廣場,一座由漢白玉和花崗巖打造而成的“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碑屹立在中央,上面蓋著鮮艷的紅布,莊嚴、肅穆。9月1日10時12分,“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揭牌暨延邊州2024年“全民國防教育月”活動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延邊州直有關部門,琿春市各部門、鄉鎮、街道以及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代表、延邊大學琿春校區新生代表等近300人排成整齊的方隊,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吳大澂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書畫家、收藏家,杰出的邊塞詩人、東北開發的先驅者。他曾經在吉林廢除封禁、招墾實邊、興軍固防中卓有建樹。尤其是在琿春與沙俄進行邊界談判時,以“一寸土地盡寸心”“應爭者必爭、應辦者必辦”的愛國情懷,不辱使命,取得了重立“土字牌”、收回黑頂子地方(今琿春市敬信鎮)、爭得圖們江口出海權三大功績,捍衛了國家權益和民族尊嚴。
“高祖一生忠、勤、賢、勇,愛國、勤政自勉、革故鼎新、心系百姓,堪一代封疆大吏、愛國賢臣之典范。”活動中,吳大澂的玄孫吳元京在致辭中說,2019年,他曾沿著高祖吳大澂當年的足跡來到琿春,緬懷其功勛偉業。今天,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重溫高祖吳大澂“寸土寸心”的愛國情懷,讓他感觸頗深。“作為英雄的后人,我將不負時代、不負使命,當好高祖事跡的講解人、愛國情懷的傳播人。”
據介紹,“吳大澂收復國土紀念”碑寬度1886毫米,對應《中俄琿春東界約》《中俄查勘兩國交界六段道路記》簽訂于1886年;高度1400毫米,對應將“土字牌”由原沙草峰一帶向東南沿圖們江方向徑直展拓14里;厚度300毫米,對應“土字牌”重立于距圖們江口30里處;底座為中國紅花崗巖材質,厚度500毫米,對應中俄勘界談判歷時近5個月;高度327毫米,對應收回黑頂子地方(今敬信鎮面積327平方公里);底座每個方向均大于碑體103毫米,對應吳大澂在中俄邊界第八記號處(長嶺子)所立銅柱寬1.03米,銅柱刻有吳大澂撰寫銘文“疆域有表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
“今天的國防教育活動,讓我對守邊固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是我們這代人肩負的政治責任。”琿春市婦聯副主席高彤表示,作為一名婦聯干部,她有義務引領廣大婦女在思想意識上始終牢記守邊有責、守邊盡責的初心,持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堅定固邊強邊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將以邊境村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為出發點,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推動解決婦女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讓廣大婦女姐妹們安心扎根邊疆,安心建設美麗家園,在守邊固邊工作中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
李倩是一名2024年大學畢業生,目前是西部計劃“衛國戍邊志愿者”,負責防川風景區旅游咨詢工作。參加這次活動,她倍感榮幸,更深有體會。“吳大瀓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國土付出了巨大努力,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名衛國戍邊志愿者,我要傳承和發揚英雄的愛國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開展主題鮮明的國防教育活動,是喚起群眾愛國之情、凝聚民族愛國之心,增強教育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通過參加此次活動,我深刻領悟到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國防教育是國家安全和民族振興的重要保障。”琿春市教育局副局長金征花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將繼續推動學校國防教育與日常教學相結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培養更多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峰在接受“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化國防教育”現場教學后感觸頗深:“此次活動,不僅是對英雄的緬懷與致敬,更是對新時代青年學生的一次深刻洗禮,為延邊大學新生們上了一堂生動而莊重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和國防教育課,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決心。”
近年來,我省始終把邊疆繁榮穩定作為國之要務,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持續增強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推動穩邊固邊、興邊富民工作,助力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
望向吳大澂紀念廣場,一座白色石雕像巋然不動屹立在那里,眼神堅定地注視著圖們江入海口,水面粼粼,泛著金光……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祖維晨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