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推動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并提出“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推進通關、稅務、外匯等監管創新,營造有利于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制度環境。創新發展數字貿易,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增強開放意識,以戰略眼光、創新舉措不斷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全力穩外資穩外貿,營造有利于外貿新業態發展的制度環境,積極培育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采購貿易、離岸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推動跨境電商擴量提質。跨境電商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積極運用新技術、適應新趨勢、培育新動能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在提升外貿競爭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跨境電商擴量提質,?應引導傳統產業與跨境電商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電商主體,充分利用跨境電商渠道開拓國際市場,依托汽車、石化、高端制造、精細化工、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及產業集群,由龍頭企業或行業協會牽頭,優先發展一批有跨境電商產業優勢的企業。要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作用,以跨境電商賦能傳統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扶持一批有較高知名度和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的龍頭企業。鼓勵相關部門設立跨境電商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建立跨境電商孵化基地和服務平臺,對入駐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幫助企業開展宣傳推介、品牌打造和了解國際經貿規則。加大對跨境電商平臺、供應商、支付金融、物流等全產業鏈龍頭企業招引力度,推動其在當地設立技術創新中心、物流基地、服務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品牌運營中心,繼而帶動本地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暢通跨境電商企業融資渠道,加強風險防控,持續提升跨境電商貿易便利化水平。
優化海外倉布局。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力爭培育100家左右在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發展、多元化服務、本地化經營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海外倉企業”“到2035年我國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水平位居創新型國家前列,為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能”的發展目標。優化海外倉布局,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一方面要支持有能力的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等主體設立海外倉,尤其是推動多個主體合作建立公共海外倉,并提高其周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海外倉主體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建立獎勵和補貼機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行重點布局,搭建以海外倉為支點的出口目的地國配送輻射網點,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高質量發展。
加快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建設。建設市場采購貿易試點,不僅能為中小企業打開一扇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還能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為此,一要完善外貿綜合服務,打造集備案、交易、組貨、通關、結算、免稅申報等服務于一體的小商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降低市場貿易采購經營者和采購商的成本,加快交易進展。二要加強市場采購貿易的全流程動態監管,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商品質量監管機制和國際貿易風險預警機制等,對貿易主體的行為實施差異化監管,督促其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風險防控。三要拓展市場采購貿易的產業鏈條,探索業態融合路徑,推進“市場采購+直播帶貨”“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市場采購+進口貿易”等的融合發展,促進國內外產業鏈條的有機銜接和國內貿易的深度融合。
加快推進新型離岸貿易發展。新型離岸貿易作為一種外貿新業態,包括但不限于離岸轉手買賣、全球采購、委托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購買貨物等。加快推進離岸貿易發展,不斷擴大業務規模,一是要建立新型離岸貿易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貿易發展、配套服務、結算融資、風險防范等,加強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二要推動新型離岸貿易結算和融資的便利化,銀行業要探索制定標準化的離岸貿易跨境資金結算、融資流程,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跨境金融服務。三要加大對離岸貿易主體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依托專業機構和資源,開展實務培訓、經驗交流、專題研討等活動,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發展;開發、引進離岸貿易與國際金融服務平臺,為貿易商提供政策咨詢等服務,為銀行提供數據支撐,提升服務水平。四要加大對新型離岸貿易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或業績突出的企業給予補貼或稅收優惠,優化離岸貿易相關的金融賬戶體系,完善相關服務功能,做好與國內(非自貿區)企業、機構等使用NRA等非自由貿易賬戶時的業務對接。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張佳睿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