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渤海街道愛民社區,選民代表、人大代表、社區工作者圍坐在一起,共商共議群眾關心關切的身邊事。 (資料圖片)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人大代表選民接待日活動在敦化市渤海街道愛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舉行。選民代表、人大代表、社區工作者圍坐在一起,共商共議群眾關心關切的身邊事。
“現在咱們這個廣場建得挺好,老百姓都愿意來玩。美中不足的,就是過馬路去廣場有點不安全,能不能在旁邊安裝幾條減速帶?”選民代表靳成率先發言。
“靳叔,你這個想法好??!”靳成話音剛落,愛民社區黨委書記、人大代表聯絡站副站長歐瑰菊便補充道:“現在路上雖然畫了斑馬線,但旁邊不遠處有個涵洞,有些影響視線,居民過馬路還是比較危險?!睔W瑰菊轉頭看向旁邊,“這個事兒就由李鳳山代表協調一下吧?!?/p>
“我下午就去找相關部門勘察現場。”人大代表李鳳山當即回應。
開展活動“短、平、快”,解決問題“穩、準、精”,這是愛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活動的一貫風格。這次選民接待日活動持續了約10分鐘,居民代表提出了安裝減速帶、清理小區建筑垃圾、修復小廣場照明燈、推進小區舊改進度等4個問題,每個問題現場就得到社區工作人員和人大代表的回應。
愛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位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外觀簡潔大方,十分溫馨。“我們現有駐站代表9名,工作站輻射7個網格、3541戶3769名選民?!闭勂饜勖裆鐓^人大代表聯絡站的“臺賬”,歐瑰菊滔滔不絕。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本盤”,人大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閉會期間履職的重要陣地,人大代表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愛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按照“標準化、常態化、信息化”原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聚焦“服務社區、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總體思路,高標準打造人大代表聯絡站,使之成為代表聯系選民依法開展活動的重要平臺、基層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載體。
為了讓聯絡站“活”起來,社區不斷創新人大代表履職載體,探索出“3+X+6”履職模式,通過接待選民、走訪調研、督查問效活動,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行業優勢,加強與各部門各條線全方位聯動,及時向群眾反饋辦理情況,實現處理意見閉環;發揮人大代表民情收集員、政策宣講員、糾紛調解員、問題監督員、黨群聯絡員、選民服務員作用,不斷探索人大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引導人大代表擔當作為,積極參與到基層治理之中,將人大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助力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原來,我們社區門前沒有公交站點。經人大代表、街道黨工委、愛民社區及敦化市公交公司多方協調,4路公交車在社區門口建了站,每天受益群眾達200余人;為解決小區充電難和夜間出行問題,站內人大代表積極協調,為鐵路小區安裝充電樁40個、路燈6盞,極大方便了居民群眾出行。”歐瑰菊如數家珍。她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愛民社區還堅持常態化開展各種活動,讓聯絡站“動”起來。將每季度最后一個月20日作為固定選民接待日,每次安排1至2名代表接待選民,采集社情民意,聆聽百姓訴求。同時,依托社區“三長”、居民微信群、代表下訪等方式聽民聲,實現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全天候”“零距離”。“今年,聯絡站結合‘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創建,組織代表集中學習培訓2次、線上培訓2次,開展‘同過一個節·同吃一桌飯’活動2次;通過‘請群眾進站’接待選民100余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0件?!睔W瑰菊稱。
聚焦民生“頭等大事”“關鍵小事”,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愛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密切人大代表與群眾之間的聯系,推動群眾訴求解決,已成為社區基層治理的有利抓手,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的生動注腳。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李娜 通訊員 李佳星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