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哥,我在這!你在哪?”長白山北麓敦化大森林里,洪亮的聲音在樹木間回蕩,顯得格外清晰。漫無邊際的綠蔭里,埋藏著數條錯綜復雜的小徑,連日陰雨讓一些路段出現了塌方和積水,使得本就艱難的路況更加難以通行。而此時,中交一航局青年突擊隊已經在這片森林中進行了近一周的實地考察。
中交一航局吉林省重點國有林區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項目(敦化)要對林區136條道路按照四級公路標準進行新建改造,涉及16 座林場,建成后對改善森林防火應急道路的交通狀況、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改善林區運輸、森林防火具有重要作用。項目開工前,需完成道路通行、橋涵破損、環境情況等勘探工作,為后續施工提供準確信息和數據支撐。
“要了解真實路況,不能僅依托衛星地圖,必須‘邁開雙腿’一步一腳印地進行實地考察。”質量部部長劉烈魁神情嚴肅地說:“工期不容拖延,時間緊迫,必須馬上出發!”于是,一支四人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快速集結,開始了一場“森林勘探之旅”。
雨后林間泥土松軟異常,茂密的樹枝和灌木不時刮擦車身,甚至直接擋住前行的去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塊相對平坦的空地,小分隊趕緊架好設備,開始記錄數據。“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大山,有點興奮,也有點害怕。”技術員薛百然一邊操作著手機里的互動地圖,一邊攤開筆記本,“道路尚能通行,但橋涵和路面已經損壞。”“一處通訊桿發生斷裂。”在他細致入微地記錄下,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據逐漸將筆記本頁面占滿。
與此同時,技術員劉晉站在一處小山丘上,不時在地圖上圈圈點點。從此處向下望去,各種樹木層層交疊,需要標記的路線就藏在茫茫蒼翠間。“樹木分布情況和現有道路的完備數據對于施工規劃、估算材料運輸成本和環境保護措施至關重要。”劉晉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打開衛星地圖,與筆記本上記錄對比糾錯。“坐在車里看可不夠,實地測量、邊走邊記,數據準確性才有保障。”
這條五百五十多公里的考察路線上,司機最怕聽到“停車”二字。林場內的道路是單車道,且多數為“斷頭路”,車輛無法錯車,常常一停就是兩三個小時。這期間,就只能靠大家的雙腳“開路”。“這幾天的微信運動步數,咱們幾個已經連續‘霸榜’了。”看著手機上“35826”的步數,劉晉開起了玩笑,但干勁和熱情卻絲毫沒有動搖。
穿林開荒、調整設備、沿途記錄……時間在忘我的工作中悄然而過。夜幕降臨,隊員們終于回到了項目駐地。“大家把今天的數據都發給我匯總。”還沒來得及放松,充當小隊“信息集散中心”的郭天鑫就支起了電腦。“每一個數據、每一張照片都至關重要,它們能幫我們摸清每片林場的‘性格’,方便制定運輸計劃。”鍵盤敲擊聲中,一組組信息被匯集、一張張照片被整理,原本神秘的“森林藏寶圖”正在被探險隊逐步點亮。
夜深了,隊員們圍坐在餐桌旁,有說有笑地分享著進山探險的趣事。山谷微風吹過林間樹葉,嘩嘩作響,仿佛在回應著隊員們的歡聲笑語。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茗 通訊員 胡毅慧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