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前途不可限量”“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民營企業作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
充分認識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涵企業特質、能支撐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和長期獲得主動的核心能力。它體現在多個方面,如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這些方面的優勢共同構成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僅意味著更高的市場份額和更強的盈利能力,還有助于企業抵御市場風險,增強企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體來說,從發展大方向來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然要求民營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從依賴低成本優勢轉向依靠創新驅動、品質提升和服務優化等來贏得市場,同時注重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其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是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這主要體現在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提升上,并以此更好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拓展海外市場,實現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持續提高。總的來說,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助于其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對于推動國家經濟增長、促進創新與技術進步、增加就業機會、維護社會穩定、提升產業產品國際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與產業結構等也具有重要意義。民營企業應抓住新時代發展機遇,將培育核心競爭力作為第一要務,找準發力點,著眼企業理念、制度、經營模式、產品、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創新,不斷提高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做大做優做強。
強化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創新是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動力,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對于企業來說,掌握高新技術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和主要體現;與此同時,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產品也迎來追求快速創新、交付速度、個性化需求等新變化,以前靠低成本優勢等來獲得市場競爭力的傳統經驗應進行適時調整。唯有著眼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企業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環境,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強勁的競爭力。要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科研和產品創新投入,以自主創新體系的構建為關鍵抓手,通過對各類分散技術流進行高水平整合,并加以創新發展,使之成為企業發展和產品升級的核心技術。應立足消費者需求變化,以科技創新支撐產品創新,努力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不斷提升產品內涵和價值,打通從科技強到產品強、企業強、經濟強的通道,助力企業始終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
深化經營管理創新與品牌建設。優秀企業不僅要有領先的技術,也要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是重要一環。要著眼制度化、標準化、流程化的制度體系構建,全面推進企業管理現代化,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在推進企業戰略、技術、生產、品牌、營銷等方面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并持續改進創新,將內外部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在企業內推廣,最終形成更為高品質、低成本、高績效的管理模式,把體制機制改革的活力和技術進步的威力充分發揮出來。著力培養造就更多素質高、善經營、懂管理、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強化培訓培養,努力提升綜合素質,引導其練好經營管理內功,持續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品牌影響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也是一流企業競爭的焦點。要通過創新先行、強化質量、完善治理、文化引領等行動舉措,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品牌,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貢獻力量。
優化發展環境,助力民企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寬、系統性強,需要全面統籌、協同推進、形成合力,持續優化其發展環境,更好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要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健全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的體制機制,全面增強金融資源供給;優化對民營企業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尤其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提升政府服務意識和能力,完善對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模式和服務鏈條;暢通科技創新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渠道,在人才引進支持政策方面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支持民營企業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要積極探索、巧思善為,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做好減負賦能的“加減法”,幫助民營企業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不斷激勵其加快實現創新發展,進而持續壯大、基業常青。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鄭翠翠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