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香入永吉,田疇起歡歌。
細雨中造訪吉林市東部的永吉縣鄉村,行進中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稻田,如水彩般整齊鋪開,廣袤田野,孕育著豐收的希冀……
9月5日,在一拉溪鎮的九月豐家庭農場,來自永吉縣實驗小學的500余名學生“組團”來這里研學,領略智慧農場的“科技范兒”。
“我們在實驗室里接觸到了選種臺、自動數粒機,還有從沒見過的綠色、紫色、紅色的特殊大米。肖爺爺太厲害了!”學生們參觀水稻種植觀賞區、走進研發實驗室,新鮮感十足。
孩子口中的“肖爺爺”是農場主人肖建波,“特殊大米”則是自主研發的功能型稻米。
13年前,肖建波想方設法在湖南見到了袁隆平院士?!昂煤冒l展北方粳稻,種好地,多打糧。”袁隆平的這句話,肖建波一直銘記于心,激勵他走上了科技興農之路。
2016年,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九月豐家庭農場掛牌成立了吉林試驗站?!拔覀冝r場每年都要試驗示范水稻品系、品種1700多個。這兩年,又陸續開發出多種高鈣、多胚、少糖的功能性稻米新品種,市場售價每斤能達到百元左右,銷量非??捎^!”肖建波話語中,充滿自豪。
有著幾十年水稻種植經驗的肖建波,切身體會了“農業從傳統到科學,再到科技”的發展變遷。如何運用現代技術改造農業,讓“農把式”擔起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肖建波沒少下功夫。
作為全國第一家引進國外風干設備的農場、吉林省第一家衛星遙感技術智慧農業示范農場,九月豐家庭農場通過建立地面攝像頭、低空無人機、外太空遙感衛星的多層立體管控平臺,就可對春季作物耕種、夏季田間管理、秋季收獲入庫和運輸等全流程實施遠程監控。
科技“加碼”,品質加持。用肖建波的話說,“產品那是一點兒不愁賣!”僅采訪當天一上午,九月豐線上大米發貨群就收到155條訂單。
在永吉,龍頭引領、做優做強的不只是產業,還有品牌。
萬昌鎮吳家村禾谷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科技賦能,唱出了智慧農業“好聲音”。
午間,暖陽照在金燦燦的稻田上,微風輕撫,稻浪翻滾,不時傳來“稻田鴨”富有韻律的“奏鳴曲”。
“手機上看到的這個視頻,就是合作社稻田實時監控。咱們家水稻都是全程可視,提供高端私人定制?!比f昌鎮吳家村黨支部書記王偉給記者看完手機上的視頻,樂呵呵地說:“走,我帶你們去看看生態有機稻田實景?!?/p>
跟著王偉腳步,記者來到不遠處的生態稻米基地。只見稻田四周矗立著3個鷹眼攝像頭和164個360度全景攝像頭。“正是這些設備讓水稻信息‘云端’起‘飛’,用手機遠程觀看。”王偉興致勃勃地講起了新種植模式,這300多公頃“高端私人定制”稻田,從種到收,他們提供管家式服務??蛻糁恍柰ㄟ^租賃方式,就可以擁有一塊‘私家田’。
在王偉看來,傳統模式下,消費者只是購買終端農產品,而對農產品從哪兒來?其生長環境如何?經過怎樣的加工過程等基本不知情。他覺得,這些看不見的環節才是真正落實食品安全的關鍵,讓“看不見”變成“看得見”,私人定制才能創出品牌。
如今,已有多家外企和商會認養這片“黃金稻田”,身份也從單純的消費者升級為“谷東”。依托這種農業新模式,104名合作社成員年均分紅就達5萬元,農業生產新模式成了他們的“致富法寶”。
“這樣品質的大米,不但不愁賣,而且不夠賣。從返租到包,再到回田打工,村民一年多收入4萬塊錢都不止呀!”領著老百姓從奔富到致富,王偉并不滿足現狀,他又把目光瞄向臨近的康家村、花家村、韓家村,目的是集中連片流轉土地,讓“土地存量”釋放出更大“發展增量”。
移步換景。在距吳家村9公里外的宇豐米業,以綠色為底色、以科技為抓手、三產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樣出彩。
“我們打造集綠色有機水稻種植加工、糧食烘干倉儲、農業超市服務、生物質秸稈燃料加工、農業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從賣原糧,到賣大米,再到賣品牌,宇豐米業正帶領著當地農民將‘好收成’變成‘高收益’?!逼髽I負責人楊林向記者娓娓道來。
引進新技術、開辟新模式、打造新鏈條……從會種地到“慧”種地,一幅幅“科技感”掠影勾勒著永吉縣農業現代化的宏闊前景。
近年來,永吉縣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83.5萬畝,占全縣基本農田面積的70.7%,全縣農業機械化綜合作業率達到94.2%,構建“星天地一體”農業物聯網體系,農業信息化率達到100%,2023年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8.22億元……
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這一連串的夢想,如今已成為創新前行力量,照亮永吉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隋二龍 李婷 馮薈羽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