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范產業園肉牛屠宰車間。
合隆鎮阿興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對生產出的面包進行分揀。
風景優美的如意湖休閑旅游度假區。
農安縣孫家窩堡村環境優美,村路干凈整潔。
秋高氣爽,田疇沃野起歡歌;產興業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繪新景。
10月10日,長春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推動鄉村振興會議召開,此次會議采取現場觀摩+集中開會方式分兩個階段進行。會前,市委、市政府利用1天時間組織市直部門、六縣(市)區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圍繞產業發展、糧食安全、農民增收、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到公主嶺市、農安縣、雙陽區現場觀摩了長春市國家農高區、合隆鎮商業街、如意湖休閑旅游度假區等8個點位,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學。
無論現場觀摩還是參加集中會議,每到一處,與會人員都認真傾聽、凝神思考、輕聲交談,就如何穩定經濟增長、穩住工業底盤、加快項目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培育特色產業等方面,詳細了解先進做法,汲取成功經驗,互學互鑒,進一步激發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聲聲號角催人奮進,會議釋放出長春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一股股蓬勃的生機在廣袤的長春大地競相迸發,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多的智慧和動力。
因地制宜上項目 創新升級促發展
縣域要發展,產業必振興。六縣(市)區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實體經濟主攻方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特色產業、休閑文旅等優質資源稟賦,因地制宜、乘勢而上,持續抓好招商引資,積極謀劃儲備一批符合各自戰略發展要求的重大項目,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程,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公主嶺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范產業園位于公主嶺市嶺東工業集中區,走進園區的肉牛屠宰車間,記者看到整潔的圈舍、先進的設備,工人們正在熟練地進行著操作,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范產業園肉牛屠宰和食品加工基地是公主嶺市充分發揮肉牛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打造的集飼養、屠宰、加工于一體的三產融合項目。“項目總投資2.6億元,選用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生產線、加工設備,全廠實現5G覆蓋,監控從繁育到生產肉制品的全過程,可以精準地對質量進行控制,年可屠宰加工肉牛10萬頭,精深加工3萬噸肉制品。”企業副總經理焦立軍說。目前,項目已進入試運營階段,達產后產值可達40億元,解決500人就業。
推進“秸稈變肉”,抓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公主嶺市錨定“爭當全省縣域突破排頭兵”目標,通過強化產業升級,筑牢振興根基,帶動經濟總量穩定增長。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1%,位列全市第二。
陣陣麥香、果香和奶香撲鼻而來,記者來到了位于農安縣合隆鎮的阿興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配料、制作、烘烤,不同種類的面包新鮮出爐,將從這里運送到全國各地。2023年,農安縣加大同阿興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推動企業自籌資金建設總投資3億元短鮮食品生產基地項目。項目引進全自動生產線6條,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預計年產值達3億元,利稅5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聚焦現代裝備制造、農畜產品精深加工、食品工業等七大產業集群,農安縣堅持以經濟強鎮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加快項目建設進程,打造長西北經濟增長極。
定位“全域旅游示范區、旅居康養新高地”的雙陽,今年又添一個“如意”之處——如意湖休閑旅游度假區項目。該項目原規劃區域為雙陽河河道的險工險段,地勢低洼導致雨季房屋經常被雨水淹泡,為徹底解決防洪安全、人居環境提升及生態治理等問題,雙陽區明確把加快“如意湖休閑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作為拉開城市框架、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任務。項目總投資21.98億元,建設期為3年,占地256公頃,是全省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部入庫的以生態綜合治理為主,導入文旅產業、利用未來收益反哺項目建設的EOD項目。截至今年9月底,已經完成投資近7億元,并于中秋節期間對外展示并吸引了大量游客。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導入游客超200萬人次、營收超3億元,未來,將成為長春全域旅游示范區新標桿。
自全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召開以來,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及包保單位認真落實市委“堅定信心、真抓實干、緊抓快干,堅決有力打好打贏縣域突破攻堅戰,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速進位”的部署要求,千方百計穩企業、擴投資、促消費,推動縣域發展取得扎實成效,上半年,長春市縣域板塊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6%,高于長春市平均水平,其中,公主嶺、九臺、德惠位居全市前5位;1月至8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限上社零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全力以赴增產量 糧食安全底氣足
長春市作為黃金玉米帶上的農業大市,已連續多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六縣(市)區也都進入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一直以來,長春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面落實全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并緊緊圍繞“種好糧”這一目標,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讓百姓飯碗盛上“長春糧”。如今,長春這個全國著名的糧倉,正向著發展現代化農業的目標勇毅前行。
春耕,無人機搬運秧苗,高速插秧機插秧,省力又省錢;夏管,植保無人機噴灑營養液,安全又高效;秋收,全程機械化收割,跑出豐收“加速度”。從“靠天吃飯”到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5G監測、無人機植保、水稻側深施肥、旱節水、統防統治,長春在農業生產各環節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業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
夯實“耕”基,筑好糧倉,長春牢牢攥緊種業這張農業“芯片”。持續突出良種,推動高產品種擴面應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種業科研力度,坐落于公主嶺市的長春國家農高區科創中心正在加快建設中。
在長春國家農高區,一座雄偉的大樓拔地而起,這就是正在建設的科創中心項目。該項目是集農業科技創新研發、科技成果示范推廣、智慧農業平臺等功能于一體,中心采取市場化運營模式,用于智慧農業系統平臺開發,打造農業數據應用、農業信息服務、農業人才培養、農業社會化服務和產品展示展銷的綜合創新型基地。項目設有科研樓,用于承接吉林省農科院、中科院地理所、趙春江院士團隊、長春理工大學、吉林農大、中科院光機所和浙江長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單位入駐;設有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實驗室、植物組織培養車間、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黑土地保護與循環農業重點實驗室等,是現代農業科研機構的匯聚地。
在加大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確保良種供應安全的同時,長春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建設高標準農田,可以顯著提高糧食產量和產能,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今年,長春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續建項目238.95萬畝,截至目前,已完成203.68萬畝,完成進度85.24%。其中,新增項目170.2萬畝、完成79.7%,續建項目68.75萬畝、完成98.95%。如今,隨著“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的建成,長春市糧食產量即將迎來又一次大豐收。
農村面貌美如畫 農民增收笑開顏
入戶村道平坦干凈,房前屋后整潔有序,彩色墻繪主題鮮明,農舍庭院花香四溢……每到一處村落,處處彌漫著詩意鄉情,散發著勃勃生機。
在農安縣孫家窩堡村,每經過幾戶人家就會看到一個垃圾箱。“全村始終把人居環境改善提升作為常抓不懈的工作,圍繞‘五清、五化’清潔標準,以實現‘五美’為目標,并配備衛生保潔員9人,全村配有垃圾勾臂箱及勾臂垃圾車,建有糞污收集中心,可實現垃圾日清,確保村屯街道兩側整齊、整潔。”農安縣合隆鎮黨委書記林青遠說。
為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農村公路建設,長春市出臺了《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若干舉措》,通過示范引領、垃圾治理、分類施策、環境治理等舉措,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市今年共實施“百村示范”村、“千村美麗”村建設項目205個,新建綠化美化村屯120個,改善提升綠化美化村屯240個,村莊綠化美化率達到30%,并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治理,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100%行政村。
同時,長春市按照2023年提出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三年攻堅方案》要求,利用三年時間,投資百億元,建成網絡暢、品質高、服務優、路域美的農村公路網絡。全市全年計劃建設養護4209公里,截至10月7日,計劃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并完工3505公里。村路建成后,村民出行變得更加方便,有利于農作物的運輸,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能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也能帶動農村產業升級,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將棚膜經濟等綠色農業產業效益最大化,最終使農民實現收入增加。
在農安縣孫家窩堡村記者了解到,該村利用土地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重點發展棚膜經濟。大棚種植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量,還豐富了種植品種,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個人的收入。
“2020年,全村建成大棚17棟,屬于村集體財產。2024年,一期新建棚膜77棟8.9萬平方米,出租47棟5.9萬平方米,租金13.7萬元,其余由村集體經營;2023年,村集體機動地發包與投資收入達85萬元,村民年均收入可達1.8萬元。目前,二期棚膜41棟6.5萬平方米正在建設中。”農安縣合隆鎮黨委書記林青遠介紹,村民收入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
秋色正好,豐收正酣,一幅鄉村振興錦繡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如今,在長春的大地上,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全市上下將拿出更大決心、更實舉措、更足干勁,咬定目標不放松,一步一個腳印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為長春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王英 劉霄宇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