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鄉”通化,藏參之地。茫茫林海中,林下山參汲天地精華、山水靈氣,經漫長歲月,自然天成。
來到位于集安市清河鎮的吉聚參業溯源林下山參基地,負責人胡秀玲說:“好參不易得!播種后在深山密林中自然生長,且不進行人工干預的,方能稱為林下山參。”
“以前論斤賣,現在按克賣!從6月份開始,很多南方的客戶就開始打電話預訂,以前1斤能賣1萬元左右,現在50元1克起,27年的鮮參能賣到150元1克,最好的能達到兩三萬元1株。”胡秀玲自豪地說。
高價格源于大自然道地“嚴選”出的天然好參,也源于檢測、溯源體系建設的“身份”品質保障。
林下山參生長過程和野生人參如出一轍,需要面臨大自然嚴苛的考驗,蟲害侵擾、極端氣候、野獸掠食……任何一個“意外”都可能將一株好參毀壞。
“我們的林下山參種植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藥,完全在山林中自然生長,不進行人工干預。經過大自然一輪又一輪的‘優勝劣汰’,15年以上的存活率僅為10%至20%。經過檢測,人參皂苷含量高、營養成分高。”胡秀玲直言天然好參得來不易。
一流的生態,孕育最道地的林下山參。
通化地區重巒疊嶂,林海莽莽,1313萬畝的林地面積,67.3%的森林覆蓋率,土壤豐富的有機質含量,適宜的積溫、降水,使林下山參在此得天獨厚條件下長出極佳的品質。
“以我們集安為例,不僅氣候好,植被多為針闊葉混交林,土壤中還含有大量有益人參生長的營養物質,如氮、磷、鉀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利于人參根系的良好發育。”胡秀玲如數家珍。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益于良好的自然稟賦,通化林下山參無論在品質上,還是產量上,都形成了明顯優勢,長期野生環境下的自然抗爭和生態孕育,使其潛藏的生命力與藥效得到充分激發,最終成為品質優良的林下山參。
“參”耕品質,向“新”突破。堅持科技賦能,強化全流程監管,加強質量檢驗檢測,經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多方面考察和檢驗檢測之后,吉聚參業溯源林下參基地成為第一家與中國林下山參溯源管理服務平臺合作的數字溯源基地,每一株林下山參的土地評級、人參參齡鑒定與抽檢、人參皂苷含量檢測等信息掃碼一目了然,實現“一參一碼”數字化追溯,確保人參質量。
“市里為我們布設視頻監控、設置物聯網感知設備等,有效抵制野豬侵擾、人為盜采,并精準采集種植區域內土壤信息,實現對多種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自從上了溯源,銷量和價格都提上來了,客戶點名要買咱們集安的人參。”胡秀玲說。
“參”耕細作,提高林下山參價值,進行林下山參深加工,曾經深埋山林的“土特產”,“變身”備受市場歡迎的產品。
胡秀玲告訴記者:“我們在澳門申請了18款產品批號,27年參齡的野山參丹和獨參湯,一克價值700多元。從去年申請產品到現在,銷售額達2000萬元。現在鮮參都不夠賣的,我還得計算著留一部分做產品呢。”
擦亮“中國人參之鄉”金字招牌,助力林下山參產業發展,讓好人參賣出好價格,今年,通化市立足林下山參資源優勢,堅定做高端方向不動搖,以“好林+好種+好法+好品牌”“四好”路徑,全力推動林下山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千億級人參產業。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李銘 孫鑫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