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鎮賚縣建平鄉金山堡村鎮賚縣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國家試點(改善水田)一期項目現場,經過改良的稻田渠成網、田成方,秋風拂過掀起層層稻浪,三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收割。一場別開生面的鹽堿地改良田測產活動在這里進行。
省內外專家聚集于此,學習交流的同時,也等到了一個好消息。經過收割、運輸、稱重、水分速測儀測定含水量,按水稻高產創建實產驗收辦法計算及專家論證確認后,測產結果首年改良水稻畝產達到548.6公斤,該模式實現了鹽堿地規模化首年改良破千斤。專家組一致認為,“重度蘇打鹽堿地全程綠色種稻改良技術”試驗示范效果顯著,建議進一步推廣應用。
“短時間能達到這樣成效是令人興奮和驚喜的。這說明我們探索出了蘇打鹽堿地綠色治理的新路徑,也為未來的鹽堿地改良治理指明了方向。”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所長、鹽堿土改良與利用(東北內陸鹽堿地)重點實驗室主任侯立剛說。
為支撐吉林省新一輪鹽堿地綜合開發,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吉林協聯農業聯合共建“吉林省鹽堿地綜合利用產業研究院”,通過科技創新,破解鹽堿地治理難題。
今年為推進吉林協聯農業承擔的“鎮賚縣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國家試點(改善水田)一期萬畝方改良田”項目高質高效完成,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與協聯農業聯合攻關,種植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吉粳129水稻品種,構建應用了基于檸檬酸石膏、檸檬酸降堿劑和生物有機肥等蘇打鹽堿土全程綠色改良技術,推動鹽堿地治理從單一治理向系統治理、從短期效益向長期可持續發展轉變。
據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巍介紹,吉林協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檸檬酸項目作為鎮賚縣歷史上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其生產的檸檬酸是一種重要的天然防腐劑和食品添加劑。而檸檬酸的副產品檸檬酸石膏和液體有機肥的最大優點就是綠色、高效、低成本,與傳統有機肥和化學改良劑改土相比,每公頃至少可節約4000元,是改良鹽堿土壤的又一新利器。
“鹽堿地利用作為我國的一個國家戰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次來到鎮賚,看到大片的鹽堿地,如果這些土地都能夠被開發利用,那對增加我國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南京農業大學沈其榮院士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張磊 尹雪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