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走進東豐縣楊木林鎮四合村,村口的福祿塘景點,亭臺、小橋、流水靜謐怡人,遠處村居院落干凈整齊,中草藥園里桔梗花乘著秋后的風采,依舊盛開得美麗動人,為新農村景象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近幾年,四合村硬化村組路25公里,建橋6座,建設藝術柵欄1200米,硬化邊溝2000余米,安裝路燈220盞,建設廣場3個,為村民休閑娛樂增添多處場所,增添了文化氣息,群眾幸福感顯著提升。
在四合村中草藥基地,只見藁本等中藥材郁郁蔥蔥,藥草在風中搖曳,煞是惹人喜愛。
村黨支部書記尹洪軍介紹說:“現在,村里幾乎家家都種中藥材,年均增收5000元。”
(資料圖片)
過去,四合村由于觀念陳舊等原因,當地農民單純種植玉米,家庭收入有限。村黨支部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到周邊省市考察產業項目。經過仔細考察研究,發現村里適合發展中藥材種植。
2012年6月,村黨支部根據村里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發起創辦了洪軍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種植過程中,尹洪軍虛心向專家和技術人員請教種植技術,不斷摸索經驗,走出去找關系聯系銷路。這期間,也有過挫折和失敗,但他仍堅守初心,總結經驗,堅持下來。經過幾年發展,憑借善于鉆研和踏實肯干,尹洪軍成功了。
有了成熟的種植經驗,尹洪軍開始帶領村集體發展中藥材項目。2018年,村里流轉土地,種植龍膽草7畝,為村集體建起了綠色“小銀行”。
2019年春,尹洪軍帶領村集體種植刺嫩芽苗6畝。
2020年以來,利用省級扶持資金50萬元,村集體流轉120畝土地,種植山赤芍10畝、桔梗20畝、蒼術30畝、藁本80畝。同時,在赤芍和藁本地里套種玉米和大豆,不僅中藥材長勢良好,而且增加了收入,年收入20至30余萬元。
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全村有50余戶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植項目,種植面積達到200余畝。據測算,每畝中藥材比種植玉米增收2000元左右。
64歲村民王善力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種植貝母等中草藥10畝,已種植兩三年,年增收20萬元左右。
四合村還圍繞“一帶、兩園、一業”產業發展思路,建設中藥材種植產業帶、百畝藥材觀賞園、瓜果采摘園等項目,打造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游業,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今年,四合村培育實用人才30人以上。依托四合中藥材種植產業,四合村發展獨具特色的藥膳農家樂,開發藁本包子、藁本燉魚、羊蝎子燉魚、桔梗拌菜等藥膳美食。目前,已發展餐飲民宿5家,戶均增收3萬元。
“下一步,我們村將進一步推廣玉米、大豆套種技術,提升中藥材種植規模,全力打造集觀賞中藥材、農家樂、水果采摘、登山徒步、親子互動、東北民俗傳承、垂釣休閑、露營民宿于一體的度假村。”談到四合村的未來,尹洪軍還告訴記者,村兩委將把四合村建設成春天有花、夏天有水、秋天有果、冬天有雪的產業興旺、懂休閑養生之道的度假村。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