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吉林日報社主辦的吉報彩練新聞《翠花走千村》欄目上線一周年暨采訪報道300個村工作研討會舉行。來自全省黨政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涉農企業和村黨支部書記、新農人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鄉村振興。
《翠花走千村》欄目自2023年9月7日上線以來,以其獨特的視角、生動的報道,記錄了我省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傳遞了鄉村振興的好聲音,展現了鄉村“熱氣騰騰”的新氣象。同時,通過新聞+服務的形式,構建了黨媒賦能鄉村振興的公益服務平臺,形成了“集中宣傳有熱度、組織活動有密度、雙向奔赴有溫度、吸引人才有厚度”的濃厚氛圍。今年9月2日,在中國報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翠花走千村》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四屆中國報業融合發展創新案例,東北三省唯一入選案例,全國入選案例僅 60 個。
討論碰撞出思想火花,交流凝聚起行動共識。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和鄉村基層代表聚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圍繞講好農業大省的吉林故事、傳播鄉村振興好聲音等主題,結合各自領域的工作實際,為《翠花走千村——黨媒賦能鄉村振興公益服務平臺》更好地推進城鄉融合、服務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吉林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于迅來介紹,《翠花走千村》以“走千村、訪萬戶、解民憂、助民富”為宗旨,從田間地頭到屋里炕頭,用心用情書寫吉林大地火熱生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形成了“突出共建、形成合力,突出改革、問題導向,突出服務、助力發展”三個特點,報社將進一步提高欄目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創新報道形式和內容,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服務,同時也多做“新聞+服務政務商務”等多維度平臺服務,扎扎實實為鄉村振興作出吉報貢獻。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衛東表示,吉林日報社召開這次研討會,圍繞進一步辦好黨媒賦能鄉村振興公益服務平臺,邀請涉農領域的領導和專家們集思廣益、建言獻策,更好地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一年就采訪報道了300個村屯,充分展示了吉林日報踐行“四力”的生動實踐和成效,凸顯了黨媒編輯記者的責任擔當,給全省新聞工作者做了很好的示范。吉林日報推進這項工作,整體呈現三方面特點。一是融合發展有深度。成功探索出一套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度融合、內容和形式有機整合的工作模式,為報社整體在內容建設、媒體傳播、技術賦能、管理創新等方面提供了實踐范本。二是助力振興有力度。邀請多位知名農業專家深入一線“傳經送寶”,打通了媒體服務鄉村振興的脈絡。特別是欄目高度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鄉村振興具備更堅實的地域歷史和文化資源基礎。三是踐行“四力”有溫度。吉林日報借助“翠花”這種為大眾喜愛的地方文化IP,用腳步丈量,用鏡頭記錄,以關注現實、關注基層不斷錘煉作風、文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千村萬戶的幸福指數。希望《翠花走千村》作為吉林日報全媒體改革的“試驗田”、融合發展的“示范地”,能夠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走進更多村落、走出更多精彩,真正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吉字號”全媒體傳播新平臺。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余樂謙表示,《翠花走千村》欄目自開辦以來,依托我省鄉村振興工作成果,用細膩的筆觸、真實的鏡頭,為讀者打開了一扇了解吉林鄉村生活、領略鄉村之美的窗戶,打破了平面媒體的單一性,體現了“融”的特點;以平視的、平民的、女性的視角描繪鄉村場景,體現了“親”的特點;用新的方式展現農村新貌,體現了“新”的特點。在未來工作中,省農業農村廳將持續深化與《翠花走千村》欄目的緊密合作,號召更多的人來關注鄉村、走進鄉村、助力鄉村,共同為建設農業強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韓進表示,《翠花走千村》在日常報道中,對于農業農村特色產業方面的宣傳為特產所提供了多渠道的信息來源。希望今后與吉林日報的合作中,能夠更好的把特色產業的科研成果及成果轉化深入推廣出去。
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省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品牌營銷、文化宣傳組組長劉斌表示,期盼吉林日報社在持續擦亮《翠花走千村》這塊“金字招牌”的基礎上,接續打造“長白山人參”新品牌,助力吉林人參“走出去”,讓真金白銀“流進來”。
智庫專家代表、國家智庫吉林大學東北與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恩建議,以吉報“翠花班”專家智庫團為紐帶,進行鄉村建設實踐的深度探索和系統融合。
公益使者代表姚天進說,吉報公益使者就是在城鄉之間搭建通道和平臺的人,我們都在鄉約空間“我為鄉村振興出把力”長卷上簽了名,作為公益使者,一定盡自己所能,實實在在為城鄉融合做點事。
吉林省駐村第一書記協會會長任宇翔說,《翠花走千村》欄目在報道我省鄉村振興顯著成果的同時,還不斷發掘、宣傳優秀駐村干部在基層以黨建為引領的先鋒模范作用,及駐村第一書記重幫扶、解困難、重服務、暖民心的火熱工作實踐,提升了駐村第一書記的影響力、號召力、感染力,希望欄目能在深化農村改革進程中深挖新現象、發現新問題、展現新亮點、發出新思考。
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會會長夏金龍以“共同打造‘吉林味道’”為題,分享了《翠花走千村》欄目組在一年時間里,充分發揮媒體的職責使命,為新時代吉菜產業發展助力的故事。由吉林工商學院、各地市州商務局、吉林省飲食文化研究會、吉林日報《翠花走千村》欄目組共同主辦的“吉林省區域飲食文化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今年已舉辦9站,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希望繼續開展深度合作,做好吉林鄉村與餐飲行業的資源對接,做好一系列的成果轉化。
吉林省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敖說,吉農云平臺與《翠花走千村》欄目攜手合作,通過建立“翠花走千村電子聯動卡”、城鄉人才聯動數據庫、吉林鄉村土特產數據庫、翠花大數據平臺,共同探索數字賦能鄉村發展的新路徑。
長春市文化產業聯合會執行主席趙建華說,《翠花走千村》欄目不僅是一個新聞報道的平臺,更是一座連接政府與農民、城市與鄉村的橋梁。它讓政府的政策能夠更好地落地生根,讓社會各界的力量能夠匯聚到鄉村發展中來,也讓廣大農民有了表達訴求的渠道。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新聞學院)副院長史冊說,這一欄目體現了媒體責任擔當,同時在數智媒體時代,吉林日報社農村部以這一欄目為切口,以主動自覺的姿態適應主流媒體的全面轉型。他們與廣大農民不隔心、不隔音,以自己的全部行為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重塑新時代的吉報精神。在今后翠花走千村的行動過程中,高校的師生也會應該從一個觀察者,積極地成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實現高校對媒體的智力支持、創作支持。
吉林農業大學科技推廣與社會服務中心主任李有寶說,我們多次邀請《翠花走千村》欄目組到多個新農人培訓班上推介,一起做鄉村振興的推動者、踐行者,我們感覺到了協作的重要性、團結的重要性、同行的重要性。
梅河口市山城鎮西花園村黨支部書記趙煥彬以“翠花班”娘家人的視角,深情講述了欄目組在新聞宣傳、產業發展、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給予村里的支持和幫助。
新農人聯盟發起人谷政聞說,聯盟是一個由省內農業領域的領頭雁、產業精英、優秀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等共同組成的互利共贏平臺。目前聯盟已匯聚1000余家成員單位,我們將與《翠花走千村》欄目組攜手共進,一起為鄉村振興努力奮斗。
真情實感的流露,層出不窮的“金點子”,對鄉村全面振興的熱切期盼,將研討會的氣氛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研討會期間,吉林日報社頒發了吉報“翠花班”智庫專家和公益使者聘任證書,與會人員欣賞了由楓林紅葉合唱團演唱的“翠花班”班歌,參觀了“鄉約空間”,并在翠花走千村助力鄉村振興聯合體“我為鄉村振興出把力”長卷上簽名,這10個長卷將由“翠花班”記者在采訪時帶到全省各地鄉村簽名留下祝愿,作為大家共同參與鄉村振興的美好見證。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偉 (視頻和圖片由吉林農村報、東西南北雜志社提供)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