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時節探訪通化,一處處優質水稻基地正加緊收割,從金黃的稻谷到香氣撲鼻的瑩潤大米,金秋新米出田地、進工廠、上餐桌,鮮“稻”先嘗,備受歡迎。
“咱們通化的西江大米可是出了名的好,好水、好土、好氣候滋養,用的也是有機肥和稻田鴨除草、除蟲,做出來的米飯清香可口,今年8月份就有南方的老顧客提前打電話訂米。”通化縣西江鎮民生村的種糧大戶付勇波捧著剛收割的水稻,笑意盈盈。
通化市位于世界黃金水稻帶,是我省重要的稻米產區和綠色生態有機米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優質大米之鄉”。這里生態環境優良,土壤肥沃、水資源富集,四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為發展優質大米產業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然稟賦是優勢,但想種好水稻、產出好大米,還得靠“人為”。
“一畝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飯百家香。”
在西江鎮沿著稻田尋至吉林省西江米業有限公司,7400畝有機水稻和綠色水稻種植基地新收割的稻米,滿溢在谷倉里、流動在生產線上,讓豐收的喜悅呈現出一片新光景。
“西江大米歷史悠久,清朝時就是御用‘貢米’。現在我們主要種植品種為稻花香2號。西江鎮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具有‘無霜入冬’的罕見氣候,大大提高了稻米膠質的富集,做出的米飯柔潤香濃嚼勁足,種植過程信息化監控,并通過綠色和有機認證。”西江米業加工基地生產經理徐世東告訴記者,今年收成好,每畝增產10%左右,大米成色、品質也特別好。
除了種好水稻,企業還在圍繞精深加工做大“蛋糕”。
走進西江米業生產車間,全自動智能化設備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稻谷在去石機、礱谷機以及配備高速攝像頭和高壓氣流的智能大米色選機等設備中,完成脫殼、碾米、拋光、篩選等工序,變身成為晶瑩透亮、香味純正、顆粒飽滿的優質大米。
“整條加工生產線只需要一個人看管設備。相比較傳統加工方式,不僅提升了稻谷處理效率,還通過精細化加工,確保營養不流失,質量有把控。”徐世東說。
當前,企業通過數字化改造升級,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成品大米品質提升,品牌市場認可度大幅增加,產品銷往全國。
“在新種植技術、加工技術的新質生產力加持下,我們西江的大米產量高、質量好,擁有有機貢米系列、綠色貢米系列等3個系列32款產品。”徐世東如數家珍。
尋味“通化大米”,火山巖稻米以高端品質和獨特的賣點,在“吉林大米”品牌中獨樹一幟。
“溫潤的氣候、上億年風化的火山炭質土壤、平均145天的陽光照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等,賦予火山巖稻米優越口感和初見米香撲面、嘗后唇齒留香的天然屬性,有機、綠色品質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柳河縣姜家店朝鮮族鄉,吉林蛙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運波說,今年企業水稻種植面積達1.1萬畝,又是一個豐收年。
近年來,通化市高度重視稻米產業發展,聚焦高質量發展,對標高端品牌,從優良品種推廣、知名企業培養、營銷渠道拓展、產品品牌區域品牌公共品牌一體培育等環節入手,充分挖掘通化大米品種、品質、品牌潛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通化大米品牌價值顯著提升。
如今,在“中國優質大米之鄉”通化,以“西江大米”“輝南大米”“柳河大米”“新開河貢米”等為代表的品牌陣營不斷壯大,逐步實現了由“好米”變“名米”、“名米”賣“優價”的跨越。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李銘 孫鑫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