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墻綠瓦,拱形的窗子,俄式風格的門樓,飽經滄桑的中東鐵路德惠站站舍如同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城市百年變遷的滄桑往事。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長春、吉林、松原、哈爾濱四座城市之間,區位優勢明顯。中東鐵路原名“東清鐵路中國東省鐵路”,于1897年至1903年由沙俄修建,因德惠處在中東鐵路重要節點,修建了當時省內唯一一座“三等站”,是吉林省內僅次于公主嶺站的最高級別車站。
時至今日,許許多多發生在這座城市、這條鐵路上的故事已經成為歷史,但中東鐵路仍舊給這座城市留下了寶貴的鐵路工業遺產。德惠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劉全樂介紹道:“作為長春北段各站中規格最高的三等站,中東鐵路德惠站的相關設施較為完善,有車站站舍、貨物處、水塔、兵營、學校、醫務所、教堂等。目前德惠主城區內依然保存著49處俄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性建筑包括窯門車站站舍、德惠東正教堂、大白樓?!?/p>
1903年建成的窯門車站站舍是吉林省內保存最好的中東鐵路站舍之一,由高等候車室和主站房兩個獨立的部分構成。經歷了多次修繕和改建后,高等候車室被改造成了車站辦公場所,主站房被改造為行包辦理處,直到今天依然在正常運行發揮作用。
德惠東正教堂,原名尼古拉教堂,俗稱“喇嘛臺”,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風格。為了加強文物保護,2014年德惠市政府積極與沈陽鐵路局聯絡協商,于當年4月對教堂進行了修繕恢復,是中東鐵路歷史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在這些中東鐵路歷史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大白樓。大白樓建成于1903年,折衷主義建筑風格的二層圈樓,因其大面積灰白色的墻面而得名。最初是俄僑中學,偽滿時期是鐵路職工高等宿舍,解放戰爭時期曾是國民黨新一軍50師的指揮部,解放初期先后作為德惠縣委辦公樓、德惠中學使用,2013年改建為德惠市博物館,于今年7月獲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成為德惠市第一家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這座跨越百年的建筑矗立在那里就是在向我們講述著它與這座城市的歷史。
近年來,德惠市高度重視中東鐵路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每年德惠市文物管理所都會對德惠境內中東鐵路附屬建筑群106處文物建筑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對窯門站區4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周邊環境進行治理,消除安全隱患,保護文物歷史風貌。
劉全樂告訴記者,今年德惠市成立了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開展了以不可移動文物為對象的普查調查全流程工作,對德惠境內中東鐵路附屬建筑群進行了排查、測繪、登記,為進一步加強中東鐵路附屬建筑文物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了充分挖掘這些歷史建筑的文化價值、旅游價值,近年來,德惠市積極進行中東鐵路歷史建筑的開發利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將大白樓改建為德惠市博物館。德惠市博物館館長畢寶石說:“為了更好地講述中東鐵路的歷史,我們在博物館二樓開辟了中東鐵路專題展區,通過復原場景、歷史圖片、文物實物等多種形式,展現中東鐵路的修建歷程及其對德惠乃至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通過模擬火車行駛等互動環節,讓游客更直觀地感受歷史變遷?!痹诮衲甑氖澜绮┪镳^日,德惠市博物館還開展了“中東鐵路歷史知識科普”研學活動,帶領孩子們參觀了中東鐵路時期歷史遺存,向他們講述百年歷史。
畢寶石說:“文物建筑是歷史的見證者,保護好、利用好中東鐵路歷史建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希望這份珍貴的歷史財富在未來依舊可以發揮作用,助力社會發展?!?/p>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王學新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