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記錄新聞視角,用筆桿撰寫社會百態。風里、雨里、節日里,不在新聞現場,就在趕往新聞現場的路上,延邊廣播電視臺記者劉家福從事新聞工作20多年來,從采訪正能量、宣傳正能量的記者,到成為正能量、擴大正能量的“中國好人”“吉林好人標兵”,他以初心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抒懷、為時代發聲的華章。
11月7日至15日,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舉辦“新時代·好記者”全國巡講活動,32名優秀記者分成4路,奔赴全國13個省區市作報告并進行座談。在第一巡講組的劉家福奔赴北京、濟南、南京、南昌等地巡講。作為吉林省新聞界的唯一代表,他走進山東、江蘇、江西等省市的新聞采編單位和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昌大學等知名高校,以自身的采訪經歷和工作感悟,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和高校師生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一名黑土地上走出來的新聞工作者,能夠站上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的演講臺,發出來自我們吉林的聲音,講述我們大美吉林的溫暖故事,我感覺非常榮幸和有意義。”談及此事,劉家福激動的心情仍然難以平復。
講親歷故事,談內心感受,在巡講活動中,劉家福結合工作實際,講述了吉林新聞工作者以滾燙熾熱的家國情懷、堅定不移的新聞理想,從新聞采訪中汲取力量,展現“既要做好新聞記錄者,又要做好新聞當事人,還要做好新聞傳播者”的時代擔當。給大家留下最為深刻印象且久久難忘的,非救人事件莫屬。
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23年2月1日,劉家福到敦化市某景區采訪。其間,一名男童脫離家長陪伴后,穿越護欄進入景區未開放區域玩耍,不慎墜入冰窟之中,情況萬分危急。聽到呼救后,劉家福毫不猶豫,迅速跨越隔離網,跪地爬行至冰窟附近,將孩子救出后默默離開。事后,孩子的家長和景區的工作人員一直尋找救人者,直到當年11月初,劉家福再次來到該景區采訪時,工作人員認出了這個勇敢的高大身影。為表達感謝,景區向延邊廣播電視臺發送了表揚信,劉家福勇救落水兒童的事跡才為人所知。隨后,各級媒體迅速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網友紛紛為他點贊留言。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劉家福仍心有余悸。他身高一米八六,爬上冰面后,冰層被擠壓得嘎嘣嘎嘣地響,就怕自己還沒到近前,孩子會支撐不住沉到水里。
一時間,這個平時把話筒對著別人進行采訪的新聞記者,成了被采訪報道的新聞對象。面對同行們總想深挖一下他能生發出這份勇氣的思想根源。劉家福是這樣說的,積善成德、見義勇為甚至舍生取義,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血脈里的基因,從來不需要記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需要的時候,自己就出來了。
“面對危險,不只我一個人會站出來,很多人都會選擇在那一刻伸出援手。”劉家福告訴記者,在采訪報道的各種類型題材的新聞中,宣傳見義勇為、勇于擔當、樂于奉獻的正能量新聞對他影響最深,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感動和震撼,心中也早已種下了見義勇為的種子。
要感動受眾,首先要感動自己。希望受眾去怎樣做,自己就應當做在前面。劉家福認為,要做好新聞當事人,更要做好新聞傳播者。
平日寫好人,如今做好人。劉家福在20多年的記者生涯中,始終保持著新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初心底色。
2010年7月末,延邊州遭到百年一遇的暴雨突襲,敦化發生洪災,劉家福只身奔赴抗洪搶險第一線進行采訪報道,并積極參與救災。當年,延邊廣播電影電視局授予他“抗洪救災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劉家福還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2005年牽頭組建了敦化市第一支愛心車隊,多次捐助困難學生、積極為災區捐款、慰問孤寡老人。他先后獲評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吉林省見義勇為標兵、吉林好人標兵、延邊好人等榮譽稱號。11月8日,劉家福在第十一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中榮獲最佳選手稱號。
“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是以鮮明的態度、生動的筆觸,將正義、勇敢、擔當的精神傳播擴大,從而帶動和鼓舞更多的人在關鍵時刻站出來,這才是真正的新聞力量。”劉家福腳下有泥,心中有夢,眼里有光。他帶著泥土溫度、飽含家國情懷,賡續著新聞人的精神,傳遞著新聞的力量與價值。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張偉國 代黎黎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