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百草之王,人參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肺系統疾病等疾病中具有顯著療效。本報特邀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主任仕麗,為大家介紹人參在肺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人參在我國至少有3000年的食藥用歷史。據《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肺主氣司呼吸,《難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仕麗說,人參大補元氣,所以其在肺系統疾病中廣泛應用。
“目前,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傳染病多發,對于老年體虛易感者,在預防上可以應用人參,氣足則御邪于外;增強人體抗邪能力,調營養衛,腠理固則拒邪于外。另外,在治療虛外感風寒時也可以應用含有人參制劑,如對表里上下風寒濕邪均可應用《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的人參敗毒散,它具有益氣解表、祛除風寒濕邪之功效。”仕麗說。
此外,人參還有主治氣虛外感風寒,內有痰濕證的參蘇飲,具有益氣解表、理氣化痰之功效;《傷寒論》中的人參湯、桂枝人參湯等均在臨床中廣泛應用。重癥感染后的冷休克,獨參湯、參附湯,益氣固脫,均可為患者爭取搶救的時機。
仕麗認為,人參主治勞傷虛損,虛咳喘促,及久虛不復,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因大補元氣,凡病毒感染后疲勞綜合征,如新冠后遺癥、癌因性疲勞及慢阻肺、肺心病等均可應用人參。虛損為元氣傷,人參補氣可以同時促進氣化功能恢復,在慢性病的心肺康復中效果較好。
仕麗在臨床應用中善用人參,她介紹因人參通血脈破堅積,在學科學術帶頭人王檀教授帶領下,常應用人參(林下參)治療難治性疾病,如間質性肺疾病、肺纖維化、肺結節及肺癌。王檀教授研制的治療疑難病間質性肺疾病的院內制劑,助陽補肺除痹顆粒中也含有人參,在臨床中療效顯著。
“現代藥理也提示人參具有抗腫瘤作用。”仕麗說,人參具有抗炎、抗過敏、調免疫、抗腫瘤等作用均為肺病科應用基礎。
對于人參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方法,仕麗強調要在醫生的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基礎上進行專業性的指導下使用,可另煎兌付,也可研粉吞服。
人參也是藥食同源之品。作為保健食品使用,按照相關規定,適宜人群為易疲勞者、免疫力低下者,以緩解體力疲勞、有助于增強免疫力。不適宜人群為:少年兒童、孕婦、乳母;濕熱體質、陰虛體質者。用量范圍為:每日1—3克。
關于人參的食用方式,最常見的是燉湯,如人參烏雞湯、人參燉兔肉、人參天麻湯等,是將人參切片或將整只的新鮮人參、紅參或生曬參用于煲湯食用。
也可以將人參切片泡茶代茶飲用,切片直接咀嚼也是非常方便的方法,通過咀嚼既能加強面部肌肉的鍛煉,又可以充分吸收人參精華,生津提神。
“冬季氣候干燥,王檀教授經驗預防補氣養肺方:人參蘋果梨膏,以人參加入北方的蘋果梨熬制成膏或湯,具有補氣潤肺止咳的功效。適合秋冬季干咳,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易于感冒或急性發作者。”仕麗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張添怡 實習生 范洋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