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縣十家堡鎮鐵嶺窩堡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社員為葡萄樹埋土保溫,確保葡萄樹安全越冬。本報記者 王偉 攝
編者按: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黨的領導是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保證。產業振興讓農民獲得多元化收益,人才振興讓更多青年才俊扎根吉林鄉村,文化振興讓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生態振興讓綠色發展成為最亮底色,組織振興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吉林日報《翠花走千村》欄目組聚焦“五大振興”,生動展現我省鄉村振興的亮麗畫卷。
秋別冬至,在吉林廣袤的黑土地上,糧食已顆粒歸倉,忙碌了一年的農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本報《翠花走千村》欄目組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不僅帶領群眾闖出了強村富民新路子,還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走進梨樹縣十家堡鎮鐵嶺窩堡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鐵華葡萄采摘園”的牌子映入眼簾,20棟高標準大棚整齊排列。大棚里,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將修剪好的葡萄樹下架冬埋,確保葡萄樹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增收打好基礎。
“你們早點來好了,這樣就能品嘗到我們村的葡萄了。今年葡萄的市場行情雖不及往年,但我們卻賣了個好價錢,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元,前兩天還為村里43戶脫貧戶每戶分紅500塊錢呢。”駐村工作隊隊員楊光熱情地向記者介紹。
為何鐵嶺窩堡村的葡萄能賣出好價錢?
原來,鐵嶺窩堡村過去是出了名的軟弱渙散村,新改選后的村黨支部為徹底改變村里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依托本地資源稟賦和爭取域外資金的投入,多次前往外地考察學習,最終確定了種植藤稔葡萄。為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他們成立了梨樹縣鐵華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將黨支部政治優勢和合作社經濟優勢有機結合,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為打造特色品牌,合作社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注冊了“鑫鐵華”“玉泉源”兩個商標,采用“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對村里的藤稔葡萄品牌進行宣傳推廣。
“我們統一農資采購、統一技術管理、統一綠色防控、統一品牌推廣、統一產品銷售,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還保證了葡萄品質,價格自然就上去了。”鐵嶺窩堡村黨支部書記劉營告訴記者,這幾年合作社得到良好發展,帶動農村留守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黨支部工作有了抓手、群眾增收有了依托。
在位于靖宇縣景山鎮新勝村的白山湖州現代農業合作園,22棟高標準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主體建設已完工。村黨支部書記任傳文正忙著篩選苗木基地,準備購買藍莓苗。
近年來,新勝村黨支部依托由吉浙兩地共同打造的白山湖州現代農業合作園,領辦成立了文晟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棚膜經濟,建設果蔬種植基地。
園區里,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設施一應俱全,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館和刺激的網紅漂流項目,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我們正深挖農旅‘寶藏’,著力開發多種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增加村集體經濟,讓游客在這里盡享‘詩和遠方’。”任傳文自豪地說。
今年春季,合作社還投資500萬元,種植黑木耳100萬袋,僅此一項雇工支出達70多萬元。
過去因村集體收入寥寥無幾,沒錢為群眾辦事,村干部說話沒人聽、干事也沒人跟。如今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里產業強了,老百姓的日子美了,新勝村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鄉村旅游重點發展村。
執黨建引領之筆,繪鄉村振興畫卷。今年,舒蘭市水曲柳鎮將清泉村和大樹村作為土地托管試點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方式,引導26戶村民流轉入股土地400余畝,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
“過去農民將土地租賃,平均每公頃只能獲得5000元的租金。現在通過新模式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每公頃能獲得1.1萬元收益。”談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來的好處,清泉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江侃侃而談。
記者手記: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的領導。要抓住健全鄉村組織體系這個關鍵,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加強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我省各地正不斷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讓美麗鄉村煥發無限生機與活力。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王偉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