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1國道穿白山市三道溝鎮域而過,風景優美。
白山市三道溝漁業資源豐富,放排文化歷史悠久,吸引游客駐足游玩。
從白山市區出發,向南行40余里,有一片綠水青山之地——三道溝鎮。三道溝鎮位于白山市渾江區東南部,鴨綠江云峰庫區中游北岸,東與臨江市葦沙河鎮毗鄰,西與集安市青石鎮接壤,北與紅土崖鎮相連,邊境線長45公里,是渾江區唯一邊境鎮,也是G331國道白山市段的重要節點,區位佳、資源好、風光美。近年來,三道溝鎮積極融入G331國道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走出了一條嶄新的興邊富民之路。
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龍山湖景區就位于三道溝鎮。龍頭峰高高聳立,龍身臥在鴨綠江中,龍尾甩在江對岸一側,整條山脈連接成“龍山嶺”,龍山湖風景區也因此得名。龍山湖云霧繚繞,宛如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畫。每年的6月至8月,這里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森林覆蓋率達96%,空氣中負氧離子達每立方厘米兩萬個以上。走進龍山湖景區,秋天里水光樹影,柔美嫵媚。鴨綠江江水悠悠,穿鎮而過,它不僅滋養了這片土地,也見證了三道溝鎮的變遷與繁榮。
游客劉歡是一名來自杭州的自駕游愛好者,退休后喜歡和家人到處游玩,今年他把旅游目標鎖定在了G331國道。沿著最美國道一路向北行駛,他們被龍山湖景區的秀麗景色深深吸引。停車駐足、放眼望去,青山如黛、綠水如波,一步一景、水映山川,數不盡的好風光讓他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劉歡不禁感嘆:“第一次到這里來,沒想到這里景色如此秀美,天也藍,水也藍,美得好像一幅畫,行駛在路上,有一種‘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絕美意境,讓人來了就不想走。”
品農家美食,領略田園風情。放排,是三道溝鎮的一種特殊工作,如今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地處鴨綠江中上游的小鎮,是“冰雪絲路”渤海國鴨綠江朝貢道水陸中轉碼頭,傳說自明永樂年間開始,就成為了放排人的黃金水路。開排時,放排人順水而下,頗為壯觀。這里不僅是渤海國神州西京鴨綠府的交通樞紐,也是抗戰時期,東北抗聯運送物資的重要通道。今天,這種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雖已消失,但那段歲月依然會被人們銘記。來自長春的游客李麗說:“這次來沒有看到放排有些遺憾,但是聽老人們講那種壯觀的場景,我也心潮澎湃,希望下次來能夠看到。”
走進三道溝鎮,農家樂門前游客熙熙攘攘、往來不絕。憑借著獨特的區位優勢,三道溝鎮依山就水發展生態旅游產業,立足特色資源,不斷豐富旅游項目和內容,加快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過精心打造,如今,三道溝鎮內農家樂、民宿、游船項目遍地開花,游客既能乘船徜徉于山水之間,飽覽秀美風景,又能品嘗到地道農家美食,領略田園風情。獨具魅力的鄉土特色和綺麗壯美的生態風光讓三道溝鎮的旅游熱度不斷高漲,游客接待量持續攀升,成為了熱門的網紅打卡目的地。“去年9月來過一次,感覺G331國道沿線太美了,尤其咱這三道溝鎮,風景更是美不勝收,根本看不夠!今年又和朋友約著一起來了,再走一次這條路,感受一下G331國道不同季節的美。”天津游客常旭激動地說。
這里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也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在鴨綠江支流,網箱養魚帶動了當地的百姓致富。這里的江水無污染、水質良好,周邊植被茂盛,是生態漁業發展的首選之地。網箱養魚項目的實施,在保護水域生態的同時,也彌補了產業發展不足,拓寬了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
滴臺村村民朱云鳳過去以捕魚和種地為生,自從2015年通往村里的路修好了以后,鄉村游日漸火爆,這讓朱云鳳看到了新商機。她用全部積蓄蓋起了二層小樓,買了游船,干起了民宿和農家樂,搖身一變成了小老板。看著自家買賣越來越興旺,朱云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幾年村里旅游發展得好,來這玩的游客一撥接一撥,最忙的時候,咱家一天要接待100多人。現在日子好了,房子蓋起來了,車也買上了,一年收入10多萬元,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朱云鳳笑著說。
三道溝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這里臨龍山湖,豐富的湖產資源,為佳肴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在這里,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東北味道,更能感受到渾江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清晨時分,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粥配上鴨綠江邊的鴨蛋,成為一天中最溫馨的開場;正午陽光正濃,色、香、味、形,無不誘人食欲的全魚宴“魚”眾不同;夕陽西下,品一壺五味子蜂蜜水,獨賞最美鄉村風光……
如今,漫步三道溝鎮的村落間,白墻灰瓦、小橋流水、黃葉紛飛,夕陽晚照,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今天的三道溝鎮,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以休閑、避暑、度假為主打造生態旅游景區,以打造G331國道最美生態旅游特色邊境鎮引導周邊村民開展餐飲接待、民宿服務和旅游商品銷售,提升旅游服務功能。眼下,這座小鎮正以其獨有的魅力,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質樸的關東文化的力量與精神的傳承。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于子茹 本報記者 畢瑋琳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