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寒意陡增,地處白山市撫松縣的萬達長白山國際度假區雪具大廳里,廣州游客劉樂脫下雪具、收起雪板,在手機里找到一個標記為“柴火燉”的電話撥了過去:“老板,今晚還是兩個大人、兩個小孩,給我們燉只雞。”
10分鐘后,劉樂的電話響起——一輛車已經在門口等待,載著他們一家來到1公里外的東崗鎮果松村用餐。餐館老板娘孟憲芳身著“東北大花被”圖案服裝,熱情地把他們迎進屋內。這處由山村民居改造的餐館內熱氣蒸騰,灶臺下的柴火嗶啵作響,大鐵鍋內咕嘟嘟冒著湯泡。
“這是我們連續第三天過來吃飯。滑了一天雪,晚上吃這種熱乎乎的東北菜,身心都放松了。”劉樂說。此時,村里近半數民居改造的農家樂院內都已點亮了紅燈籠或霓虹牌匾。夜風吹動著炊煙氣息,一束束車燈移動在起伏的村路上,點綴著山坳間又一個熱鬧的夜晚。
劉樂用餐的“老關東泉水柴火燉”內有30多個灶臺,此時“火力全開”,一個個大鐵鍋里分別燉著雞、魚、排骨、豆角干、寬粉等食材,圍鍋而坐的游客正大快朵頤。孟憲芳的電話還是接個不停,她說:“進入雪季之后,來滑雪的游客越多,我們就越忙。”像老關東這樣的鐵鍋燉在果松村就有20余家。
以前,果松村只是長白山區一個客跡罕至的小村,村民生計長期依靠種植人參或外出打工,每到冬天大雪封山時這里更顯冷僻。近10年來,一些企業相繼來到長白山區投資冰雪經濟,加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來這里滑雪、賞雪、體驗民俗的游客日益增加,為這些“寒”山村帶來了“暖”機遇。目前共有村民開辦的農家樂、家庭旅館30余家,日可接待游客五六百人,年可接待游客約4萬人次,營業額達800萬元以上,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我原來也是在外面工作,六七年前回到村里開始經營這個餐廳。”孟憲芳說。現在村里差不多一半村民在參與冰雪相關的旅游服務,很少有人出去打工了。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