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漫步在通化縣快大茂鎮繁榮村,農家小院雅致靜謐,平坦村路延伸田野,村民滿面笑容……一幅景新、村美、人和的畫面呈現眼前。循著村頭小路向前走,最熱鬧的便是“印象繁榮”村史館,240平方米的展室,分為驕傲繁榮、奮進繁榮、浩氣長存、壯志凌云、立志報國、繁榮英雄六大模塊,整齊有序地陳列著百余件不同年代的生產農具、生活用品、炊事用具、圖書圖畫,一個個老物件承載著鄉愁記憶,一張張圖片記錄著村莊發展軌跡。
作為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村史館在移風易俗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成為全村百姓勤儉創業、建功新時代的教育基地。村民們在參觀村史館的過程中,感受著先輩們的勤勞、善良和智慧,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啟發。
為更好地發揮村史館的作用,繁榮村集中設置先進模范的展示板塊,通過宣傳英雄模范的榜樣作用,深入挖掘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邀請當地鄉賢、老黨員等組織成立志愿服務隊,挖掘整理有影響力、吸引力和傳播力的“繁榮故事”;增設語音講解廣播設施,招募、培育青年村民講解員和“草根”宣講員,為村民和游客服務。村史館年均接待省內外參觀團隊50余批次,進一步傳承鄉土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村史館建得很有意義,它展現的是歷史,影響的是當下,現在只要有空,我們都愿意過來看看。”村民趙懷軍說,每次看到這些充滿鄉土氣息的老物件,不僅會勾起老一輩人的回憶,也讓年輕一代對家鄉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新時代文明新風尚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同時,繁榮村堅持“村史館為村民”原則,將村史館與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整合起來,常態化開展村史展覽、主題黨日、法律普及、政策宣傳、實用科普、移風易俗、專題培訓等文明實踐活動。村里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服務隊、秧歌表演隊,結合主題活動、重要時間節點等,在村史館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和志愿服務活動百余次,使移風易俗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心田。
如今,繁榮村村史館已成為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的“博物館”,留住鄉愁、推進移風易俗的“加油站”,體驗民俗、發展旅游的“紀念館”,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的內涵與動力。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馬賀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