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豆包是東北傳統的冬季美食,裹著濃濃“東北味兒”的黏豆包,是那些離家在外的東北人,忘不掉的家鄉味道,放不下的思鄉情懷。
眼下正值寒冬,也是東北農村“貓冬”的時候,而在鎮賚縣嘎什根鄉二力把村的谷香園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制作間里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忙碌非凡。穿著整潔、統一工作服的社員們正忙著和面、攥餡、捏皮、包餡、上鍋……一雙雙巧手忙個不停,一個個身影在車間內穿梭,正在為黏豆包訂單忙得熱火朝天。
二力把村的黏豆包吃著別有一番滋味,是東北人記憶里童年的味道。這是得益于在豆包制作時采用了傳統發酵方式,老式的手工技藝,本地的優質粗糧。豆包皮大黃米、糯米,豆包餡紅小豆、紅蕓豆……這些原材料都來自于二力把村的庭院種植。該村將本地純江米、大黃米浸泡后打粉發酵成面團;顆顆飽滿的紅豇豆,經過反復淘洗精心烀制,制作出香甜可口的豆餡。而北方冬季這一“天然冰箱”,能夠確保黏豆包的新鮮度和質量,讓其更易于儲藏和運輸。
新出鍋的黏豆包,熱氣騰騰,彌漫著濃郁的香氣,經過案臺上挑揀、稱重、裝袋、塑封等工序后,一袋袋、一箱箱包裝精致的黏豆包將被發往全國各地,端上百姓餐桌。而這一系列制作過程,也被盡數展現給來自天南海北的直播間觀眾。線上、線下闖市場,合作社純手工黏豆包在周邊縣、鄉共設立近20個代銷點,遠銷到浙江、天津等30個地區。
小小黏豆包,不僅包裹著家鄉的味道、承載著鄉愁,也成為冬閑時節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打開銷路的“二力把”黏豆包銷量正在逐年提升。如今,合作社日產黏豆包在300公斤左右,未來“二力把”黏豆包更會成為鎮賚美食的新名片。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 王春勝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