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城市深入踐行“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創建育民”宗旨,牢牢把握“疏朗通透、干凈整潔、文明有序”的城市定位,深入涵養城市文明,推動城市經濟發展與群眾所需所盼同頻共振,努力建設美麗幸福文明新白城。
以提升高度為關鍵點,“一盤棋”統籌謀劃。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的重要舉措,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納入全市重點工作清單,納入白城市“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持之以恒推進。注重頂層設計,建立專項重點工作協調會議制度,培養了一支相對穩定、戰斗力強的隊伍,為創建工作提供充足動能。制定三年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方案,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創建工作時間表、路線圖,常態長效推進創建。
以拓展深度為切入點,“無死角”全面提升。出臺《白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白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白城市市政設施保護條例》《白城市城市綠化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實現城市管理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形成工作閉環。堅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與增進民生福祉、城市可持續發展有機融合,瞄準制約城市發展、損害城市形象、破壞城市和諧、影響城市文明的“城市病”,定期開展“城市文明體檢”,接續開展“八大專項行動”、百日提升行動、網格化創建行動、綜合整治提升行動,加快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完成了小區、道路、公園廣場、公交候車亭的新建改造。大力推進引水擴綠,春華園、秋實園接續對外開放,進一步構建了“五湖相擁”的城市水系。針對綠地面積小、城市綠植景觀少的問題,栽植街路綠籬、行道樹,建設“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立體花壇微景觀、街路島頭微景觀,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錨定停車位少等痛點問題,增劃機動、非機動車位,施劃補劃交通標志標線。將街(路、巷)長定期檢查與環衛工人每日巡查結合起來,常態化開展“城市體檢”“馬路辦公”,讓城市更有顏值、更有溫度。
以彰顯溫度為根本點,“急速辦”服務民需。健全群眾參與機制,在新聞媒體設置“創建為民”版塊,聚焦民生實事,傾聽百姓聲音,及時幫助群眾溝通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廣泛開展“問診式”民意征集,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問題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反饋,“聯席式”會商快辦,促使各部門及時解決問題,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大力實施“十大民生行動”,啟動社區老年食堂建設、農村養老大院建設,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一城一網”互聯互通工程,針對空中“蜘蛛網”,開展架空纜線專項整治,規范“空中飛線”,城市建管難題有力破解。
以突出創新為著力點,“全景式”培樹新風。結合本市特色,傾力打造城市柔性文明使者IP“鶴小白”,同步制作玩偶、提示牌、文明卡片等系列衍生文創產品、創作兒童歌曲《鶴小白》,以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倡導文明。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啟文明實踐“夜模式”,開展送電影進社區、進鄉村活動,穿插播放創建文明城市、普法教育、文明實踐活動、垃圾分類等宣傳片,普及文明常識,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積極探索數字化賦能城市建設新模式,運用“互聯網+”的創新模式,構建“城市公交專屬閱讀圈”。舉辦“文明白城·志愿同行”文藝演出、“春華秋實”全民健步行等系列活動,讓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中提高素質、傳播文明。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張磊 尹雪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