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縣前山哈薩克族鄉乃楞格爾草原的尖甲坡墓群,是目前在東天山地區發現的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規模最大、布局最為清晰、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貴族墓葬群。墓群主體年代在戰國早中期。
2024年,考古人員對尖甲坡墓群主墓M1及其環壕、殉牲坑繼續發掘,出土了大量殉馬和馬具,這對揭示戰國至西漢時期東天山地區游牧貴族獨特的埋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教授、伊吾縣尖甲坡墓地考古項目負責人習通源介紹 ,2024年,考古人員清理該墓群中南部殉牲坑6座,其中4座均殉馬20匹以上,規模較大,結構復雜。
中列殉馬坑2座,南側偏室埋葬馴馬人,北側二層臺殉馬20匹,出土大量金、鐵、骨等質地的馬具,推測可能象征墓主人騎乘、儀仗類。
東列2座分別殉馬21、24匹,少見馬具,可能為肉食性殉坑。
殉牲均為10歲以上的中老年雄性牲畜,殉牲種類和數量較有規律,隨葬品以各類馬具為主,還發現人、馬或駝同葬現象,這些殉人可能是為墓主馴養或管理大型牲畜的奴仆。
△尖甲坡墓群主墓
據了解,2007年,尖甲坡墓群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通過近3年的持續發掘,考古學家確認了尖甲坡墓群由主墓、祔葬墓、房址、采石場等構成,整體年代為戰國早中期,并延續使用至宋元時期。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