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兩會開啟“進行時”,冰雪產業再度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今年,代表委員的關注點從“火爆”轉移到“出圈”。這代表著吉林不僅踏實接住了近年來席卷全省的“冰雪流量”,還努力將其帶來的產業動能引入更多元、更廣闊的產業領域。
回顧2023—2024雪季,我省接待游客1.25億人次,同比增長121%;旅游收入2419億元,同比增長140%,展現出了全省冰雪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也為代表委員獻策冰雪“出圈”提供了充足底氣。
不久前,我省出臺了《關于推動吉林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要把吉林省建設成為國家冰雪經濟中心、冰雪文化創意中心、優質冰雪生活圈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冰雪經濟集聚區。
“達成《實施意見》目標,關鍵在于打造全方位優化配套服務。”安東華委員認為,“冰”與“雪”兩大核心要素,應發揮各自優勢,起到引流、導流作用。為此,交通的便捷暢達、住宿的多元舒適、餐飲的特色豐富,以及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等諸多要素,都需要我省重點關注與精心布局。
新冰雪季以來,東北地區多個城市出現與旅游相關的熱點事件,在媒體平臺上得以廣泛傳播,直接影響了游客對當地印象的“加分”或“減分”,這一現象引起了張維宇委員關注。
“宣傳是推動旅游產業‘出圈’的重要手段,不能忽視。”張維宇委員建議,我省要在冰雪旅游上用好媒體,發布準確、及時的旅游信息,對熱點問題迅速處理答復,展示公信力和權威性,并用好各類自媒體平臺,充分利用反季節宣傳時機,推介我省冬季獨特旅游資源,帶動市場,實現引流。同時,重視游客反饋需求,精準設計、提供產品和服務,確保游客獲得更好體驗。
當下,新雪季的火爆已無疑問。以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區為例,僅開板前的預售收入即達1.7億元,是上個雪季收入的38.6%。那么,如何讓這把“火”旺到更多消費場景?這是許多企業家代表委員思考的問題。
“要讓冰雪留客,但不能讓客只留在冰雪中。”本次冰雪季,我省將冰雪消費券總規模增加至1億元,為國內外游客提供實惠。吳愛菲代表認為,未來,我省應拓展冰雪消費券使用范圍,與城市消費場景聯動,促使冰雪消費“外溢”到更多本地產業中。
“我省著名雪場等景點大多不在市區,由于自身服務日趨完善,游客對城市消費的依賴度不高。因此,除了城市要講好‘故事’、打造自身吸引力、引發游客‘打卡’沖動外,能享受實惠的消費券也是引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吳愛菲建議,我省可嘗試推出“冰雪聯動消費券”,覆蓋城市購物、住宿、餐飲、交通等場景,進一步為游客體驗吉林城市特色打開空間。
“冰雪+霧凇”“冰雪+溫泉”“冰雪+非遺”……近年來,我省多地文旅部門都在著力發掘具有當地特色的“冰雪+”模式。在其過程中,許多企業摸索出了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已具備一定推廣價值。
“新雪季伊始,我們在萬科松花湖度假區開了一家新店,除了餐飲服務外,還設有小型的‘吉林文化展’,讓許多游客驚喜贊嘆。”張立坤代表是吉林市百年老字號“新興園”負責人,他介紹,企業從2023年開始實行“一店一館”理念,在店鋪經營中融合文化展館運作方式,對消費人群進行地域文化的普及性傳播,不僅豐富了企業品牌形象,也吸引了游客進一步了解吉林文化與歷史的魅力。
張立坤認為,為廣大企業提供更多平臺,助力其發揮行業優勢,是促進冰雪旅游火爆帶動更多領域的關鍵。他建議,我省可嘗試在雪場、知名景點的招商工作中,在同等條件下,適當傾斜文化代表性高、地域屬性強、“老字號”歷史長的本地企業,以期有針對性豐富消費文化場景,體現吉林特色和面貌。此外,還應進一步將展覽、展會和文化活動與消費場景結合,在“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中建立城市展廳、城市會客廳。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華泰來 曲鏡潯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