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把歷史建筑保護好、利用好,才能賡續吉林歷史文脈。今年全省兩會,這一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廣泛關注和熱議的高頻詞。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保護傳承吉林歷史文化遺產,是進一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講好吉林故事迫切需要,更是我們每個人的崇高責任。2024年以來,我省全方位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文物價值挖掘闡釋,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政協委員認為,2024年是吉林文脈“覺醒”的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進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建設”,讓我們有了更多新期待。
吉林歷史建筑眾多,僅長春就有歷史建筑353處、677棟。這都是前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如果保管不好我們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把歷史建筑價值挖掘好、利用好,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決不能干“拆真古跡、建假古董”那樣的蠢事,要對歷史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懷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敬畏之心,切實抓好保護利用工作,真正對歷史負責;要深入挖掘歷史建筑的文化特色,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讓更多人全面深入認識吉林、了解吉林,更加愿意走進吉林、愛上吉林。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今天,吉林正在用行動詮釋著“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各項工作。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文 帆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