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省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封雪梅委員侃侃而談。
“從東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存和龍大洞遺址,到明清時期的葉赫古城遺址,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漫長時間跨度。400余處古城遺址分布在從東南到西北近千公里的地理位置上。可以說,我省的鄉村歷史遺產檔案十分亮眼。”
封雪梅認為,鄉村歷史文化遺產,是鄉村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見證。保護鄉村歷史遺產有助于保持鄉村的獨特魅力,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我省鄉村歷史遺產‘家底’怎么樣,我們組織專家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據封雪梅介紹,我省長春市九臺區其塔木鎮劉家滿族村等多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承載著鄉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我省鄉村存在不少寺廟、祠堂、民居等古建筑,例如榆樹市大坡鎮的徐家窯,是東北最大的青磚古瓦生產地;我省文化遺址資源豐富,已查明的大小古城遺址有400多處……
“形態多樣的歷史遺跡為文旅產業提供了豐富資源。”封雪梅建議,梳理歷史遺產檔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朝代遺跡,設計歷史年代旅游路線,制作旅游地圖,在旅游路線上含納不同類型的景點,比如吉林山水、吉林美食等,整合全省旅游資源,點連線、線連面,開發以穿越歷史為主的吉林特色文化地域旅游。“手握一張歷史地圖游吉林,讓游客走進吉林,了解吉林。”
在梳理年代旅游清單的同時,封雪梅還建議,豐富我省非遺傳習體驗,使游客更好地體驗景點對應的歷史文化,了解過去的社會制度、生產生活方式、文化傳統等。“我們可以利用數字VR等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豐富歷史講解與互動,讓遺跡遺址‘發聲’。”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維晨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