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老蔡,風采依舊。
上一雪季在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場結識老蔡,此番再見既是采訪,也是敘舊。
“身體還好?”“還在每天堅持滑雪登山?”“今年有啥新玩法?”……
一番寒暄,老蔡的話匣子打開了。
老蔡大名蔡洪文,今年68歲,20余年雪齡。從2016年開始,他每個雪季都會駐扎在北大湖。迎著北大湖的第一縷陽光,老蔡沿著雪道登山,到了山頂再滑下來。
“每個雪季平均150天,登上去再滑下來,每天兩次,這行程8年累計下來,怎么也能有個一萬多公里。”老蔡底氣十足地說。
年近七旬,還能保持這樣的體力,源于老蔡日復一日的堅持。
為了保持冬天滑雪的體能,滑雪場外的老蔡也在運動中度過。
“今年,我在長春的伊通河邊玩過陸地沖浪板和輪滑,在松花湖上還折騰過帆板和皮劃艇,還到大慶騎過馬……”老蔡說。
這么折騰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北大湖滑雪季”。
為什么偏偏是北大湖?“沒有風”“雪質好”,這是老蔡總結的主要原因。
話頭兒指向北大湖,老蔡的話就如連珠炮——從哪條雪道最刺激到哪個角落的雪最松軟、最適合炫技,再到周邊山林里那些不為人知的絕美雪景打卡點,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難怪在雪友圈里,都說老蔡是北大湖的“人形GPS”。
每天都是北大湖滑雪打卡“第一人”,天長日久,老蔡成了北大湖的“名人”。
不過,8年前,他被人當成“傻子”。
別人都乘坐纜車上山,他卻踩著雪板沿著雪道一步一步往上爬。于是纜車里總有人朝他指指點點:“你看那人傻不傻?”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老蔡的玩法是正兒八經的滑雪項目,標準說法是“滑雪登山”,是首次被列入2026年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玩得專業是其次,老蔡還有自己的心得:
——“登山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與雪山的深度對話。我攀登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山體的脈絡、雪層的變化。”
——“當我在山頂俯瞰這片銀白世界,那種征服感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是坐纜車永遠無法體會到的。”
——“登山錘煉了我的意志,讓我在滑雪時能更從容地應對各種挑戰。”
老蔡把線下的經歷與心得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粉絲量看起來不高,但都是圈里的鐵粉。
于是,循著老蔡的“傳說”,一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滑雪登山發燒友也加入到他的行列。他們跟老蔡一樣,愛上了滑雪,愛上了北大湖。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本報記者 曲鏡潯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