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晨曦微露,“攬勝·探微 問道吉線G331”大型文化采風活動在吉林日報社正式啟動。這是一支由歷史、民族、文化等領域的專家與報社記者組成的采風團隊,帶著尋美探秘的心境,即將奔赴“最美邊境線”G331吉林段首站——集安,一座有著“世界文化遺產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譽的美麗邊境小城。
集安,坐落于景色如畫的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地處長白山西南麓,四季氣候宜人。這里不僅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水碧山青,風光秀美明麗;還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東北三省唯一一處獨立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地。歷史的遺存為小城鍍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牽引著四方游客前來踏尋千年前的古跡……
2024年12月16日 雪
一鍋三吃高麗火盆
冬日出行,眼中所見心中所感似乎也沾染了冰雪的清絕婉約,白雪輕飛,駕車穿行于G331吉林段,沿途起伏連綿的山巒在冬的濾鏡里,平添一抹白色溫柔。美景在前,時光也顯得短暫,隨著群山退去,車子進入了集安市區。沒有高聳時髦的摩天大樓,一處處樓房白墻黛瓦排列得松弛有度,街面整潔干凈,給人玲瓏別致的感覺。
舟車勞頓已然到了飯點,集安行第一站打卡當地特色美食。人們說“拴住男人的胃就是拴住男人的心”,女人又何嘗不是?一碗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
在火盆一條街上,貼心地立著旅行景點攻略圖和美食推薦榜單,高麗火盆、明火烤肉、鴨綠江鯉魚、人參雞湯,珍饈美饌令人垂涎。位列榜首的集安地標美食高麗火盆,是朝鮮族特有的美食,因食材種類豐富多樣、味道鮮香濃郁、價格實惠親民,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在南來北往的食客中亦是好評如潮。
從高麗火盆的命名,可以粗略猜想出,其在形式上與炭火有關,在由來上與民族相關,背后或許還隱藏著一些傳奇的故事。思緒神游間,滋滋作響、噴香冒氣的火盆隆重地端上桌來。鍋底平鋪一層煎至焦香的豆腐,于第二層加入單獨炒熟入味的豆芽,第三層倒入翻炒過的牛肉、豬肉、牛肚、豬肚、牛蹄筋等,最后擺上一圈米腸和青紅椒圈。將平底鍋擱在燃著的炭火盆上,高高拱起的一座美食山頭,赫然入目頗顯“氣勢”。僅憑新奇的外觀和獨特的烹飪方式,就給食客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多種食材交融混合,咕嘟咕嘟著汁水,香飄四溢,眼饞口急的空當,趕緊去調一碗蘸料。隨著炭火的烘烤,高拔的“山頭”低矮下去,肉類的油脂逐漸脫離,食材一點一點變得干香濃郁。
一頓高麗火盆由開始的“火鍋”到后來的“燒烤”,竟吃出兩種美食的感覺來。別急,還有一味正等待壓軸出場呢,煸出的油水用羹匙舀出一部分,打入雞蛋,倒入米飯與剩余的菜肉煸炒,不多會兒干香油潤的什錦炒飯,作為這一餐的彩蛋,完美收官。在炭火盆包裹的溫暖里,吃著可口的食物,簡單的閑談,賓至如歸,旅人的疲累與拘束一點點剝離……
世遺古都的千年音韻
小城集安,用當地出租車司機的話說,“到哪兒都是起步價”,地方不大卻流淌著歷史長河的古韻風華。迄今為止,集安境內共發現古遺址、古墓葬1萬多處,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歲末寒深,寶石藍色的天空愈發顯得深邃高遠,清風流云,游人零落,四下里靜悄悄的,闃然無聲。唯有景區入口處“世界文化遺產”六個鮮紅的大字,昭示著往昔的繁華盛景,令人肅然起敬。人類瑰麗的文化遺產歷經幾千年風雕雨琢,抖落歷史的塵煙,與今時今日的我們從容相見。心頭涌起一陣感動,溫熱的眼眸追逐著講解員的步履,走進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
“高句麗文物古跡旅游景區”始建于1983年,下設集安市博物館、好太王碑、長壽王陵、丸都山城等景區,是世界上高句麗遺跡分布最集中、內容最豐富、特色最鮮明的高句麗歷史研究和展示中心。
長壽王陵又名將軍墳,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之陵,為方壇階梯石室墓,建于公元5世紀。長壽王陵陵園設計完美,石造工藝精細考究,堪稱高句麗石結構陵墓的巔峰之作。長壽王陵外觀呈截尖方錐形,與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因而有“東方金字塔”之譽。歷史的波譎云詭引人遐思。
時光如流,晚霞給白云勾了一圈金邊,而我即將告別高句麗早中期的王城“丸都山城”,從高句麗星河燦爛的歷史中抽離。偏偏那為寒冷逼仄到幾近枯竭的溪水,有意挽留我的離去,在剔透晶瑩的薄冰之下,涌動的一縷流水,于喘息的孔洞,吟唱出“叮咚叮咚”的清脆之音,這是穿越千年的音韻。想這山泉水曾經是偌大王城的水源,這水里的魚蝦曾哺育這一城的百姓,而今,這流淌了千年的水,仍在為一位虔誠拜望的旅人淙淙有聲……
2024年12月17日 晴
一見傾心冰葡萄
出集安市區沿G331往鴨綠江河谷方向,去見集安獨有的冰葡萄。冰葡萄經過反復地凍化難以運輸保存,所以通常以“冰葡萄汁”“冰葡萄酒”的方式為人所見。冰天雪地的戶外,藤蔓上掛著的、頭頂一團雪被的冰葡萄,非得跋山涉水親自去鴨綠江河谷,方能一睹其清麗出塵的容顏。
太陽隱在山的背后,橘色的柔光淺淺地暈染出群山的曲線。鴨綠江江面籠著一層霧氣,像薄薄的白色紗幔輕覆水面,仙姿曼妙。待到太陽爬上山頭,陽光刺破紗幔,霧氣散作千絲萬縷,遠遠望去纖細的霧絲直立水面,如綠波里長出的一棵棵仙草。一路上被這如夢似幻變化多端的江霧迷了心竅,太陽越升越高,霧氣翩然匿跡……我們來到了鴨綠江河谷,河谷沿江分布著二十多個葡萄酒莊。
集安地處長白山西南麓、鴨綠江中游,是中國山葡萄之鄉、中國最大的山葡萄生產基地。橫貫全市的長白山系老嶺山脈阻斷了北來的寒流,溯江而上的黃海暖濕氣流,在集安鴨綠江河谷交匯,形成了春風早度、秋霜晚至、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的氣候。鴨綠江沿岸土壤通透性好,礦物質豐富,獨特的自然風土條件,是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特有的區位優勢。
冰葡萄,是普通葡萄冰凍一下得來的嗎?事實并不如此簡單。集安的冰葡萄是指“北冰紅”和“威代爾”兩種特殊品種的葡萄。中國農科院特產所經過三代人、半個世紀的精心培育,在集安選育的山葡萄品種“北冰紅”,不僅冬季無須埋土防寒,而且可以在樹上自然掛果至冰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壓榨出紅色汁液、適合釀造冰紅葡萄酒的山葡萄品種。
在鴨綠江河谷,冬至前后最低氣溫達到零下18攝氏度,地上覆蓋的片片落雪閃耀著銀色的寒光,我們幸運地見到了冰葡萄的芳容。蒼棕色的枝蔓上一串串深紅、黑紫的葡萄,不復豐盈飽滿,凹陷著皺癟著。那深邃的色彩,默守的姿態,在遠山與流水組成的如畫美境中,帶著一絲冷艷、平和的美學意味。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粒細細品嘗,柔韌之中包裹著沙沙的冰渣顆粒感,甜蜜清爽果香馥郁,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特別口感。僅僅嘗了一粒葡萄,呼吸間鼻腔、口腔無不充斥著清新的果香,久久不散。
冰葡萄因寒冷方才成就其獨特的口感,果實掛在枝頭通過反復地自然結冰和風干,葡萄中的糖分高度濃縮,在零下8攝氏度以下的氣溫時采摘,結冰狀態下壓榨,低溫保糖發酵,釀制出甜型葡萄酒。冰葡萄酒香氣芬芳四溢、口感甜潤奇佳,是酒中珍品。
在村民處了解到,“北冰紅”之所以只能在河谷沿江種植,別處無法復制,離不開輕紗、棉絮般的江霧。因為霧氣的屏障隔絕了春寒的侵襲,“北冰紅”才能在春天成功出芽孕育新生。原來,那霧果真是仙草,以其仙氣灌溉出香氣襲人的冰葡萄美酒。
認識了冰葡萄,似乎又多了一個喜愛冬天的理由;又因為冬天的緣故,與頗負盛名的集安白桃錯過,這小小的遺憾或許正是來年秋天再見的伏筆。
在鴨綠江國門景區遇見中華秋沙鴨
看山看水看完了葡萄,才感到饑腸轆轆,在農家院簡單吃口飯,采風團一行人便匆忙地趕往行程里最令人期待的鴨綠江國門景區。懷揣著雀躍的心情,一路上彼此熱絡地交談著見聞逸事,邊境風情總能牽動著人的浪漫情懷。
緩步鴨綠江邊,隔江與朝鮮滿浦市相望,對岸的民房、掩映其間的小路一覽無余。兩岸拔起的山脊線蜿蜒不絕,靜靜流淌的江水恰似一條青綠飄帶,靈動其間。聽當地人說,寒冬臘月里依然能見到朝鮮女子到江邊洗衣物、洗頭發。我試圖尋覓這樣一位不畏寒冷的女子,卻意外發現屋宇間隙時隱時現的一位騎著自行車的朝鮮男子,以及對岸江畔浮石上幾只梳理羽毛的野鴨。
在追問下得知,這就是中華秋沙鴨,春暖花開時節尤其多。同行的友人睜大眼睛不可置信地面面相覷,那曾多次在文字中遇見的“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那個大名鼎鼎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1000多萬年的“活化石”,就這樣不期而遇!回過神來紛紛掏出相機、手機,為這古老而珍貴的小生靈留下鮮活的倩影。似乎感應到深情的凝視,一群秋沙鴨心意相通般撲棱撲棱飛到我們面前,在綠綢緞般的水面犁出一行行碧波……
鴨綠江國門景區是吉林省省內唯一一個同時擁有鐵路、公路兩個口岸的邊境國門景區。在這里不僅可以飽覽鴨綠江畔的自然生態風光、體驗中朝邊境的異域風情,還可以切身感受國門的莊嚴神圣。天公作美,抬頭仰望挺拔矗立由大理石塊鑲嵌的鐵路國門,醒目的國徽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浩然之氣令人敬畏。耳邊,講解員正動情地講述著眼前這座鴨綠江國境鐵路大橋,曾承擔起抗美援朝志愿軍及其他作戰物資的運輸任務,見證了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
在下解放橋頭堡舊址,在銹跡斑駁的鐵板上一顆渾圓的彈孔,與凹凸不平的墻壁上密密麻麻深淺不一的彈洞殘跡,累累傷痕無聲地記錄著中國人民用鮮血與生命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英雄壯舉。橋頭堡的外墻上,還隱約可見紅漆字樣的詩歌,“橋頭是我家,黨是我的媽。我愛我的家,永聽媽的話”。有人猜測這首言語樸實、情感真摯的詩歌,或許出自志愿軍之手。歲月久遠真相已然難以考證,但言詞間真情流露的愛黨愛國之情,永遠熾熱,生生不息。
2024年12月19日 晴
百草之王人參
集安有“國參故里”之譽,是中國人參之鄉、吉林省人參主要產區之一、全國邊條參唯一產區。采風團最后一站,走近百草之王人參。
人參,在時光年輪中沉淀了幾千年,以治病療傷、延年益壽,成就了本草流芳的傳奇,演繹出無數多彩奇幻的傳說佳話。
在國家級人參特色小鎮——清河,有東北最大的野山參交易市場,“中國·清河澳洋野山參國際交易市場”。進入小鎮,精美的人參造型路燈、紅花綠葉挺立起的人參雕塑、一家連著一家的人參店鋪,處處彰顯著人參特色。長途車程令人困倦,一下車如釋重負般舒展腰肢,呼吸間流溢著一股淡淡的草本香氣,細細地嗅聞,不禁感嘆連清河的空氣都有人參味道。
因為不逢集又是寒冬,交易市場顧客并不多。展位上一棵棵人參千姿百態,個個拖著長長的須,在凹凸的紋路中還包裹著烏黑的泥土。人參生長、種類、品相、參齡說道很深,放山人的行規、習俗口口相傳,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交織出人與參的亙古情緣,孕育出璀璨綺麗的人參文化。長白山采參習俗,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市場里藏著的“人參博物館”尤其驚艷。人參,破土的勇氣、時間的滄桑、奇跡般的生長輪回,陽光、空氣、土壤、雨露各種條件適宜、沉淀,直至充滿靈性成就傳奇。博物館里不僅翔實記錄了人參的起源、生長、運用、傳說等圖文資料,還收集到難得一見的采參傳統工具,索撥棍、快當鋸、骨頭扦子、樹皮腰子、蓑子衣、放山背筐……
一件件舊跡斑駁的老物件,在講解員的娓娓道來中變得鮮活起來,為來訪者徐徐展開一場生動奇幻的深山尋寶之旅。
傳說中超過百年的人參會“逃跑”;人參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上有紫氣,下有人參”,在人參生長的地方常有紫光閃爍……這些傳說并非空穴來風,隨著人們對人參的深入了解,神話落地為知識,而未知又會重新演變出新的神話。幾千年來,人與植物的故事,一直在續寫……
短暫的行程太匆匆,眼睛里流連過的風景,心間淌過的感動,在行走的時光里鐫刻下深深的印痕。一行人由開始時的專家、記者,變成結束時親密無間的叔叔伯伯、哥哥姐姐。爬冰臥雪、共飲冰泉,在相互攙扶中,在一次次不同專業領域的點撥、碰撞中,那些穿越歷史時空的驚艷回眸,那一幕幕觸動愛國情感的動人場景,那氤氳于感官的美景美味,都將成為筆下一篇篇深情雋永的文字,獻給這次珍貴的旅程,獻給集安,G331吉林段首站,一座來過便會想念的美麗邊境小城。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孫藝凌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