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年其實是最為豐富的旅游節點。旅游可以是行走,是到四處去參觀,也可以是到親屬家去走動,所以年是一個走動的年,也是一個外出的節點,這就促成了一種情感的交流。
我們知道,人們回家過年稱作游子回鄉,無論你身處千里之外,到了過年這一天,哪怕你背著空空的行囊,也要回到家,看望父母和老人,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瞻仰先人。
過年,在外的游子要回歸,如果我們在忙碌了一年后,不回來看望親人,總會感覺年沒有過好。盡管現在網絡很發達,人們可以用微信拜年,但實際上,人們還是期待著在過年的時刻與親人團聚。為了團聚,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法定假期,而且我們過年的放假習俗正是適應了年的風俗。
過年出門旅游,如今已經形成了新的年俗。這種新的年俗源于過年時,人們有一個輕松的時機可以相聚。有時,兒女們因為忙碌無法回家看望父母,而現在父母也退休了,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機去看望兒女。所以,每到過年,已經形成了很多“老看小”的習俗,這也變成了一種新的旅游方式。這既延續了千百年來過年團聚的習俗,同時也發展了新的年俗,我們稱之為“新鄉土年俗”。
當今社會,過年也成了旅游的旺季。年的文化促成了旅游的發展,旅游的發展也強化了年的特征。因此,過年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年俗,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流行。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吉林日報記者 郭悅 整理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