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蘭市人參種植面積已超1500公頃,原生野山參、大馬牙等珍稀品種應有盡有,總量約1.37億株。 在吉林大地的東北部,舒蘭市正以其廣袤的森林為底色,描繪出一幅林下經濟蓬勃發展的壯美畫卷。通過科學規劃、產業延伸以及市場拓展,舒蘭將綠色資源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不僅守護了綠水青山,更收獲了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厚植根基
筑牢綠色發展之基
舒蘭市宛如一顆鑲嵌在張廣才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綠色明珠,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林地總面積達2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52.55%。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林下經濟的孕育與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近年來,舒蘭市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秉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市場主導、有序發展,科技支撐、創新發展的原則,全方位布局林下經濟,逐步構建起集林下種植養殖、林下采集(加工)、文旅康養為一體的多元產業格局。
林下種植領域,人參和中草藥產業大放異彩。全市人參種植面積已超1500公頃,原生野山參、大馬牙等珍稀品種應有盡有,總量約1.37億株。其中“野籽野播”野山參基地更是全國唯一,在人參種植領域獨樹一幟。同時,龍膽草、五味子等其他中藥材種植面積近200公頃,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中草藥種植集群。
為推動野山參產業邁向新高度,舒蘭市將其納入“1+555”優勢產業示范工程,精心制定《舒蘭市百億級野山參(林下參)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是到2025年,將擴繁基地面積拓展至300公頃,全力打造全國野山參(林下參)產業發展的示范高地。
在產業布局規劃方面,舒蘭市創新性地構建林(草)長制“四大體系”,將整個林區精細劃分為483個林地網格,配備林長300名、護林員472名,全面負責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林下經濟發展等工作。不僅如此,該市還建立了林長制檔案管理、信息公示、巡林、信息通報、警示督辦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推出“一林一警”、聯席會議等創新工作方法,全方位守護這片承載著發展希望的綠色山林,為林下經濟的穩健發展筑牢根基。
產業延伸
激活經濟增長引擎
(資料圖片)
種子作為林下種植的核心要素,其質量優劣直接關乎產業的興衰。位于舒蘭的吉林森海林業有限公司,在平歐大果榛子的種植、加工與銷售領域深耕細作,擁有1000畝產業基地。為培育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種苗,企業斥資建立了規范的苗圃,成功培育出達維84-254、遼榛3號84-226、平歐110號82-11、玉墜84-310、B-21等5個優良品種。
(資料圖片)
在經營模式上,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與市場優勢,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參與。目前,種植面積已拓展至5000余畝,帶動35戶榛子種植戶,成功打造出一條集大榛子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現了從田間到市場的高效轉化。舒蘭市并未滿足于現狀,而是進一步深挖林下資源潛力,全力推動林下產業鏈的延伸與拓展。依托域內雄厚的人參和中草藥產業基礎,投資5.19億元建設占地面積14.4萬平方米的人參及中草藥健康產業園。園區規劃建設24棟建筑,涵蓋標準廠房、庫房、綜合樓、研發展示中心等,同時配套完善水電氣暖、道路硬化、綠化等基礎設施。產業園規劃建設5條生產線,涵蓋野山參生產加工、野山參酒生產和藥食同源生產加工等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5億元以上,將極大地提升舒蘭市林下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舒蘭市還巧妙地將林下資源與文旅產業相結合,打造出林下康養文旅這一新興亮點。2024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在新安鄉百里紅葉長廊舉辦的“魅力舒蘭金秋紅葉”系列活動,吸引了域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活動前三天,游客數量就突破5萬人,同比增長300%,游客的游玩新鮮感和參與度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彰顯出林下康養文旅產業的巨大潛力與廣闊前景。
市場拓展
唱響產業發展強音
在吉舒街道唐永全的林蛙加工基地里,冬日暖陽下晾曬著2000多只林蛙和新摘出的林蛙油。唐永全投身林蛙產業已有20余載,從最初的個人養殖,逐步發展到如今的收購與加工一體化經營,客戶群體也從最初的特產店,拓展到大型保健品加工企業。過硬的產品品質成為他叩開市場大門的金鑰匙,如今他每年銷售林蛙5000公斤左右,加工林蛙1萬公斤左右。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優質的產品同樣需要行之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面對日益壯大的林下產業,舒蘭市委、市政府積極作為,對內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農戶投身林下經濟發展;對外主動出擊,積極探索市場拓展路徑。
近年來,舒蘭市明確了林下經濟的發展方向,優先發展野山參(林下參)產業、中草藥產業,重點發展林果產業、森林菌菜產業,統籌發展林蛙和柞蠶等經濟動物放養繁殖產業,積極發展森林旅游產業。同時,多次召開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國有林場產業項目研討會等,邀請省、市各級專家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舒蘭市林下產業的市場版圖不斷擴大,產業影響力持續提升。2024年以來,人參保健食品加工、中草藥產業“三產”融合鏈建設等項目紛紛簽約落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看好舒蘭林下經濟的發展前景,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舒蘭市的林下經濟發展之路,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科學規劃、產業創新以及市場拓展,舒蘭市成功將森林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展望未來,舒蘭市將繼續深耕林下經濟領域,不斷探索創新,推動產業升級,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更多的舒蘭智慧與力量,讓這片綠色林海持續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成為東北大地上一顆耀眼的綠色經濟明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靳旭 肖桂仙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琳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