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郎身在異鄉想家鄉……”伴隨歡快的節奏,唱起《阿里郎回故鄉》,優美的舞姿應聲而起。
1月28日,農歷除夕,記者來到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返鄉創業青年安光日的家中,一進門便被祖孫三代的歌舞表演吸引,歌聲、歡笑聲縈繞耳畔,其樂融融的幸福氣息充斥屋內。
安光日說:“我們朝鮮族能歌善舞,無論年節喜慶,還是家庭聚會,男女老少都會翩翩起舞,用歌聲表達快樂,用舞姿送出祝福。”
“我們朝鮮族過年一定要吃年糕,寓意著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經過一番準備,安光日和家人開始制作年糕。只見他用力揮舞著木槌,敲打幾下后,把年糕翻面,再敲打幾個回合,拿出抹上豆面,年糕便制作好了。他告訴記者,白色、圓圓的年糕象征著朝鮮族是白衣民族,要崇尚光明,更是為了教導下一代要清清白白做人。
安光日的母親把年糕切成小塊,請記者品嘗。裹上豆面的年糕,一口咬下去,又糯又軟,既有米香又有豆香。
臨近中午,安光日的親戚陸續到齊,大家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開始準備年夜飯,場面十分熱鬧。
除了制作傳統美食,擲柶、打花牌是朝鮮族村民節日聚會時必玩的傳統游戲。安光日與家人圍坐在一起玩擲柶游戲,家中充滿歡聲笑語。
這邊游戲玩得熱火朝天,那邊的桌子上已經擺滿了朝鮮族的傳統美食,香氣撲鼻的打糕、口感獨特的米腸、美味的紫菜包飯、辛辣可口的辣白菜,以及味鮮色美的大醬湯。大家一邊享受美食、一邊唱起民族歌謠,相互祝福,陶醉在節日的喜樂氛圍中。
“過去我在外打工,前年回到防川村開始經營民宿。現在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也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望著女兒,安光日感到由衷的欣慰。
談起新年愿望,安光日說,作為獨具特色的朝鮮族古村落,獨特的地理區位、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讓防川村具備發展鄉村旅游的“先天優勢”。2025年,他計劃在現有的基礎上,對民宿升級改造,增加鐵鍋燉、燒烤等農家樂項目,滿足游客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讓游客在這里既可沉浸式體驗“原汁原味”的朝鮮族生活,還能品嘗地道的朝鮮族特色美食。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本報記者 張琰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