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蘆莖林下參照片 王國良 供圖
雙蘆莖林下參照片 王國良 供圖
沿G331的一條岔路去清河鎮采風,拜訪吉林省野山參商會會長王國良先生。當我們一行人趕到王國良所在的山參商會會館時,他正忙著接待外地來選購林下參的客戶。我們便利用等待的時間參觀了坐落在清河鎮中心的“中國·清河澳洋野山參國際交易市場”。
集安市是全國唯一的邊條參產區和林下參最早最大的產區,享有“國參故里”之稱,每月的逢1、逢6日都有人參大集,屆時人頭攢動、商賈云集。我們來的這天是12月18日,沒有大集略顯空曠,市場里的商號、商鋪、攤床、攤位比來買參的客戶多。我在一個賣參老漢攤鋪上擺放的十幾個人參泡沫箱子前停下,邊看邊與老漢攀談。老漢十分健談、善于推銷,看我一知半解還挺虛心的樣子,明知我不是買主,也熱心向我介紹他幾十年種植林下參、自產自銷的“人參經”,過一會兒還拿出一棵用青苔包裹著的水參,向我展示說:“這是一苗三十多年的林下參,比一般野山參還神奇,奇就奇在一棵參長出雙蘆頭。”
乍見此參,我當下心頭就是一驚,這是我接觸人參文化四十多年來,一直在尋找和一直沒解開的謎??!據賣參老漢介紹,這些年山里禁槍禁獵,野豬等山牲口越來越多,林下參也常被野豬拱吃和狍子踩踏,林下參受傷后,有的幾年不出土,等自我療傷休養好了,再發蘆芽出土?!斑@棵參就是憋了幾年,憋出的倆蘆芽,你說神奇不?平時我留做標本,不輕易給人看,也不賣。今天顧客少,拿給你看,結個眼緣吧!”
邊看邊聊,我心里有點數了,又問了一句不在行的話:“這種長倆蘆頭的林下參叫啥參?。俊辟u參老漢不屑地白了我一眼說:“告訴你也沒啥,你也不懂。我雖然頭一次見著倆蘆頭的人參,但我打小就聽過老放山把頭們講故事時,管這種山參叫‘夾子參’?!睕]等我繼續往下追問,采風團的領導就來招呼說,王會長那邊接待完客戶了,正等著我們去座談呢。
野山參商會的王國良會長果然健談,從家族闖關東放山挖參,到邊條參和林下參的藥用、食用、飲用、保健、美容、護膚,以及集安林下參在國內外人參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一直講到自幼承父兄引領結緣參行的傳奇,還有家族紅色歷史等等。伴隨著采風團伙伴與王國良會長的商業文旅式的交流探討,我的思緒開始溜號,又從市場擺攤老漢那苗雙蘆頭林下參回到了40年前我最早接觸人參故事的課堂。
1984年的時候,我在東北師大中文系上學,曾跟隨民俗學教授汪玢玲先生學習民間文學和東北民俗。汪玢玲教授當時有個課題就是“關東三寶”,其中首要的就是人參故事傳說,并引用了明代藥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東北人參的詳細記載。我當時年輕,有點好學精神,還真就借出《本草綱目》翻看,里面的醫方藥性是一竅也不通,但對書中所附的草藥圖還能看明白。誰知這一表面明白,問題就來了。原來,藥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附圖中畫的人參很奇怪,是一棵長著雙蘆莖的人參,和平時看到及汪玢玲先生講授的,人參一莖、五葉輪生完全不一樣,對不上號。帶著疑惑,我當時也向汪玢玲老師詢問了。汪先生是個書齋里的大學者,讀書多、研究深,實地采風少,但她老人家做學問好,學風正派,值得敬佩。汪教授實事求是地解釋道:“五百多年前藥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附畫的遼東人參圖,和今天我們講的與見到的確實不一樣。對和錯,及什么原因,真不知道。你們以后在采風或工作中慢慢存疑求證吧?!?/p>
就這一句“慢慢存疑求證”,我曾先后在各種場合中求教,雖有不少人參文化專家厭煩我的問題,覺得幼稚和無聊,但也有盡自己所知給予交流和解答的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初,著名滿族學者富育光先生跟我說:“李時珍的字叫東璧,在滿族說部《兩世罕王傳》(當時還沒出版)中就曾講到,李時珍親自到遼東長白山區采藥挖參,當時女真人稱其為‘東璧師傅’?!边@就是說李時珍是親眼見過和親自挖過野山參的。還有撫松縣的人參文化專家王德富先生很認真地和我說:“這種兩個蘆頭的人參,真沒見過。但聽過老輩放山的把頭講故事時稱之為‘茄子參’?!敝劣跒樯督小扒炎訁ⅰ?,王德富也不知道,也沒打聽和問過別人。
正在我一心二用,邊浮想聯翩,邊聽王國良會長滔滔不絕的時候,王會長喝了口用林下參泡的茶飲,同時招呼大伙分享品嘗。不知是受王國良會長講解的啟發,還是喝了林下參茶飲的神奇功效,我突然靈光一現,茄子參和夾子參,是一個意思,一回事??!因為“茄”是多音字,也念“jiā”,而且,“茄”和“夾”都是“俗字”或“別字”,正字應該是“嘉”,這種長有雙蘆頭莖稈和參籽的人參正名應該是“嘉籽參”。因為中國自古就有“嘉禾”吉祥的禮俗。這一靈光,讓我翻開了幾部古籍。漢·王充《論衡·講瑞》:“嘉禾生于禾中,當禾中異穗,謂之嘉禾。”《宋書·符瑞志》:“嘉禾,五谷之長,王者德盛,則二苗共秀?!薄度龂萘x·第八十四》:“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黃龍出現,嘉禾蔚生,甘露下降?!薄肚迨犯濉ざY志》:“雍正二年,耤田產嘉禾,一莖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可見長出雙穗的禾苗,在古人心目中是多么吉祥的符瑞象征,正因如此,長出雙蘆頭的雙莖雙籽人參,稱為“嘉籽參”,既是人參文化中于史有證的祥瑞名稱,也是民間叫法中可能通過訓詁講得通的佳名。
長期求索,一朝偶得。感謝這次攬勝探微采風機遇的同時,更讓我覺得應該向藥圣李時珍和他的生命巨典《本草綱目》存真求實的科學精神致敬和頂禮膜拜!也要告慰仙逝五周年的恩師汪玢玲教授靈前:您40年前教學生時遇到的難題,通過慢慢求證,在這次“攬勝探微 問道吉線G331”首站集安市的采風過程中似乎解開了。
東璧采參到關東,《本草綱目》畫真形。
嘉禾棒槌萬古秀,幸逢盛世我正名。
謹以此小詩記事并為接下來的攬勝探微采風和尋參記行程鼓勁加油!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張徐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