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銘 孫鑫)搶灘新興產業藍海,沖刺“低空賽道”,通化市在全省率先引入工業級無人機企業,探尋低空經濟“鏈接力”,點燃低空經濟“新增長引擎”,打開創新經濟新空間。
來到位于吉林通化陸港經濟開發區的吉林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兼具多種功能、可搭載各類裝備的各式工業無人機映入眼簾。從無人機配件到整架無人機,“硬核”科技,展示著工業級無人機技術的魅力與廣泛應用。
“H300無人機最大載重100公斤,高層滅火工作可達300米;F150無人機可搭配長航時F6偵察型無人機協同作戰,集結成無人機作戰單元系統;運輸型EV660垂直起降復合翼重載無人機最大載重200公斤,最大航程200公里,可在各種復雜場地高效完成物資配送、緊急運輸等工作……” 步入企業展廳,吉林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艦文介紹起“當家”產品。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有人和無人駕駛航空器以及輔助作業設備為載體,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多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具有廣闊的產業輻射力。
逐浪創新,搶抓低空經濟戰略機遇,吉林通化陸港經濟開發區精準對接山東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僅用68天推動吉林龍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實施年產5000架無人機生產項目。
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展館布置、生產線建設等工作,成為全省首家無人機整機生產企業。
“一期投產后年產無人機500架,可實現年產值1.36億元。二期、三期全部投產后,年產量可達5000架,預計年產值14億元。未來將以通化為核心打造成輻射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無人機生產基地。”石艦文說。
據了解,該企業工業無人機應用覆蓋應急救援、森林防火、物資運輸、地質勘測、城市公共安全、智慧農業等多個領域,可與多行業融合發展,實現“低空+文旅消費”“低空+現代農業”“低空+森林應用”“低空+生態治理”“低空+應急救援”“低空+智慧交通”等場景多元化。
發展低空經濟,通化市并非僅是逐浪之舉。
通化制造業基礎扎實,產業鏈延展具有一定基礎。當前,該市正重點推進龍翼無人機生產線項目,拓展原材料、電池等上下游產業鏈,加快吉林省低空經濟在通化“騰飛”。
“針對東北地區氣候、地勢等特性,我們在研發中實現了低溫環境、山區作業等性能的更新換代,并計劃成立極寒實驗室。同時,通化的玄武巖新材料具有多種優異性能,我們計劃與當地企業洽談合作,以玄武巖纖維材料替換部分結構件。”石艦文介紹。
與此同時,助力低空經濟展翼高飛,通化師范學院與企業共建低空經濟產業學院,打造集教學、科研、實訓、創新創業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在陸港經開區和省、市各部門的協力推動下,通化市應急局、通化市林業局、通化鐵路公安處、通化市鐵塔公司、中國移動通化分公司、中國聯通通化分公司等單位與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一流的營商環境讓石艦文在通化發展信心十足。
當前,吉林通化陸港經濟開發區正全力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園。“低空經濟產業園現已納入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我們將圍繞企業實際需求,積極對接引進上下游延鏈補鏈產業,力爭構建集研發、生產、測試、應用為一體的綜合性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吉林通化陸港經濟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邢衛鋒說。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